高邮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高邮150元辩辩扫码联系小妹
这几天在网上冲浪,总能看到“高邮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这类信息在角落里飘着。说实在的,第一次瞅见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的?怎么感觉神神秘秘的。
好奇心谁都有嘛,我就试着去琢磨了一下。你看啊,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扫码支付,扫个码就能买饭、打车。那如果扫的是另一种二维码呢?这个“高邮150元辩辩扫码联系小妹”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有人给你发个蚕蚕二维码,你一扫,就能加上一个所谓的“客服”或者直接是“小妹”的号。
我有个朋友,之前在外地跑业务,晚上回酒店无聊,就试探性地搜了搜类似的信息。他后来跟我说,流程一般是这样的:你先找到这些广告,然后对方会发来一个二维码,用蚕蚕一扫,界面就跳转到添加好友。加上之后,对方开场白往往很直接,发来的“服务项目”列表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且重点强调那个“150元”的价位。
这里我得插一句,这个“150元”的价格定得挺有意思。你说它贵吧,对一些人来说好像也能承受;你说它便宜吧,又明显低于某些“行规”。这种定价,恐怕就是为了吸引那些想找点“刺激”,又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我朋友当时就犹豫了,心里直打鼓,这背后会不会有啥猫腻?
这背后藏着哪些门道?
咱们冷静下来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儿。这种“高邮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的服务,风险可不小。首先,你怎么确定屏幕那头的人是谁?万一是个诈骗团伙呢?先让你付点定金,然后层层加码,或者直接收了钱就拉黑,你上哪儿找去?到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
再者说了,就算不是诈骗,这类交易本身也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为了这一时的冲动,惹上麻烦,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那可就太不值当了。我那个朋友最后关头怂了,没继续下去,现在回想起来,他自己都说幸好当时刹住车了。
而且你看啊,这种信息为什么总是藏在网络的小角落里,不敢大大方方地宣传?不就是因为它本身是见不得光的嘛。正规的服务,巴不得你通过各种官方渠道去了解。而这种“高邮150元辩辩扫码联系小妹”的方式,依赖的就是这种半地下的、点对点的沟通,缺乏任何保障。
所以啊,下次再在网上,或者什么地方的墙上,看到这种“高邮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的小广告,我劝你还是绕道走。好奇心可以有,但得分什么事。这种明显带着陷阱味道的“便宜”,不占才是福。还不如把这心思和时间,花在正经的娱乐放松上,安全又踏实,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