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品茶海选工作室,永城茶艺海选工作坊
周末闲着没事,我溜达到了城南那条老街上。街角新开了两家挺特别的店,招牌挨着招牌——永城品茶海选工作室和永城茶艺海选工作坊。乍一看名字像双胞胎,可走近了才发现,这两家店隔着不到二十米,倒像在打擂台。
先推开品茶工作室的玻璃门,里头热闹得跟集市似的。开放式的工作台上摆了二十几种茶叶,从常见的龙井到稀有的单枞,都用玻璃罐装着。穿深蓝色围裙的茶艺师正对着七八个客人讲解:“这批凤凰单枞是昨天刚到的,你们闻闻这蜜兰香。”有个大叔直接凑近罐口深吸一口气,连连点头。
转头走进茶艺工作坊,氛围完全不同。原木色调的房间里飘着古琴曲,叁五个年轻人正跟着老师练习盖碗冲泡。水蒸气袅袅升起,有个女孩小心翼翼地盯着手里的盖碗,嘴里念叨着“关公巡城”的步骤。老师轻声提醒:“手腕再低一点,对,就这样。”
两种不同的茶味道
在品茶工作室尝了今年明前龙井,茶艺师直接用量杯控制水温:“80度水冲下去,看茶叶立起来没有?”那茶汤清亮透绿,入口鲜爽,像把整个春天含在嘴里。结账时瞥见墙上的价目表,才发现刚才那杯相当于普通茶馆叁倍价钱。
工作坊那边倒是按课时收费。穿着棉麻裙的坊主给我泡了杯熟普,茶汤红浓明亮。她笑着说:“很多人刚开始分不清生普熟普,来上几节课就明白了。”确实,这杯熟普入口醇厚,跟在工作室喝的完全是两种感觉。
有意思的是,两家店的客人也不太一样。工作室里多是些端着茶杯谈生意的大叔,而工作坊里更多是带着笔记本的年轻人。有次看见个熟面孔,先在工作室买了半斤铁观音,转头就进了工作坊学冲泡技巧。
最近这两家店还较上劲了。工作室挂出“武夷山茶农直供”的横幅,工作坊就贴出“宋代点茶体验课”的海报。不过对我们这些茶客来说倒是好事,现在想去哪边坐坐都得提前预约了。
那天遇到位常客王姐,她倒是道破天机:“工作室教你什么是好茶,工作坊教你怎样泡好茶。”她说着晃了晃手里的茶叶罐,“在这家买茶,去那家学艺,搭配着来才划算。”
黄昏时分从两家店门口经过,工作室里茶香浓烈欢腾,工作坊里茶香清淡悠长。忽然觉得,永城人现在喝茶的选择,真的比以前丰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