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巷子玩辩辩快餐,蓉城小街品快捷风味
要说成都哪儿最有味道,还得是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青砖墙爬满绿藤,老阿姨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偶尔传来两声麻将碰撞的清脆响声。就在这市井烟火里,藏着不少有意思的体验——比如成都小巷子玩辩辩快餐这种挺新鲜的消遣。
那天下午太阳正烈,我拐进宽窄巷子背后那条叫龙王庙的正街。刚避开主街的游客潮,就看见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树荫下的石墩子边,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戳得飞快。“哎你这手速不行啊”,穿花衬衫的男生嚷嚷着,“我这份椒麻鸡拌面都送单叁分钟了!”凑近才看清,他们在玩最近挺火的同城速配游戏,通过手机快速匹配附近小吃,比谁先尝到对方点的特色美食。
快节奏里的慢生活
这种玩法妙就妙在,它把现代人离不开的即时通讯和巷子里藏了十几年的老味道搅和到一块儿。你想想,手机叮咚一响,匹配到转角那家开了二十年的甜水面;那边老板刚捞出劲道的面条,这头你已经顺着导航摸到店门口。这种蓉城小街品快捷风味的组合,既不失老成都的悠闲,又添了点年轻人喜欢的刺激。
我在龙抄手店门口遇见正等餐的小杨,她手机屏上同时闪着五个聊天窗口。“不是非要吃得多精致,”她夹起红油抄手吹了吹,“就是喜欢这种不确定感——永远猜不到下个转角会遇到什么味道。”她上周通过游戏发现了藏在菜市场深处的蛋烘糕摊子,现在成了那儿的常客。
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遇见在鲍37仓库那边开咖啡馆的老李。他把自家手冲咖啡也放进游戏菜单,“总得让年轻人用他们习惯的方式认识老东西嘛”。这话在理,现在多少人捧着手机找美食,这种成都小巷子玩辩辩快餐的模式,反倒成了传统小吃和年轻食客之间的桥梁。
夜幕落下时,我坐在镋钯街的烧烤摊前。隔壁桌几个刚匹配成功的大学生正交换着各自点的串串,辣得吸溜吸溜还忍不住笑。穿城而过送来微凉的风,混着烧烤香气和年轻人的欢闹,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可爱,就在于它总能把最时髦的玩意,妥帖地安放在最市井的角落。
红油在锅里咕嘟冒着泡,手机屏幕在巷弄间明明灭灭。那些通过屏幕连接起来的人与味道,正用特别的方式重新勾勒着这座城市的肌理。或许明天拐进某条无名小巷时,又会遇见新的故事正在手机上悄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