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附近300块钱的爱情,邻城低价情感故事
这事儿得从去年秋天说起。我刚把货车停在217国道边的小饭馆门口,轮胎扬起的沙子还没落定,老板娘就端着茶壶过来了。"跑长途的?"她眯着眼打量我的车牌,"前头克拉玛依的油井工人都爱来这儿吃饭,他们呐..."她突然压低声音,"口袋里装着叁百块,心里揣着团火。"
我顺着她示意的方向望去,公路尽头隐约能看见磕头机的轮廓。旁边有对男女并肩走着,女人红围巾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男人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两人的手指若即若离地勾着。就在他们要走进白杨林时,男人从裤兜掏出个信封塞过去,厚度刚好是叁百块的样子。
戈壁滩上的约定
后来常跑这条线才明白,那是种心照不宣的规矩。矿工老张跟我说起过:"咱们这荒凉地方,感情比水金贵。叁百不多,刚够买条羊毛披肩,再吃顿热乎的拌面。"他搓着开裂的手掌笑,"可有人就愿意拿这叁百块,换你半个月的惦记。"
加油站小妹阿依古丽的故事最让我触动。她柜台上总放着不同颜色的头巾,后来才知道每条头巾都对应着某个钻井队员。"王师傅喜欢墨绿的,李工说红色衬我。"她低头整理零钱时,脖颈上有道银链子在晃,"他们轮休回来就给叁百,说是补我夜班费,其实..."
有回遇见个特别年轻的钻工,在加油站徘徊半天。最后掏出的叁百块钱皱巴巴的,还带着机油味。阿依古丽没收,反而往他兜里塞了包薄荷糖:"下次唱《草原之夜》别跑调就行。"后来那小伙成了她丈夫,婚礼上喜糖都印着磕头机图案。
这种克拉玛依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像戈壁上的骆驼刺,看着不起眼,根却扎得深。我见过在彩钢板房里相亲的,两人隔着旧木桌,桌上就摆着叁张红票子。女方捏着钞票角说:"够给孩子买冬衣了。"男方把安全帽转来转去:"等我从玛湖油田回来..."
国道边的守望
公路西头那家汽修店老板娘更是个妙人。她记账本最后几页,密密麻麻记着代收的"感情账"。有次帮钻井队转交叁百块,附了张字条:"钻头卡在岩层里,就像我卡在想你这件事上。"她边补轮胎边笑:"这些爷们儿写情话倒比修设备在行。"
最唏嘘的是遇见个五十多岁的采油工,每月准时来寄存叁百块。直到深秋那天,他望着国道尽头说:"不等了,她嫁到奎屯了。"老板娘把攒了两年的厚信封推过去,他抽张崭新的叁百块压在玻璃板下:"留个念想,证明咱也年轻过。"
现在跑夜车经过那片盐碱地,总能看见点点灯火。有的来自钻井平台,有的来自路边小店,每盏灯底下,可能都藏着段用叁百块当信物的故事。就像老张说的:"在荒漠里呆久了,才知道感情不是算计出来的,是像石油那样从地底熬出来的。"
昨天在饭馆又看见那个红围巾女人,独自坐在老位置。老板娘悄声说男方调去新疆油田了,走前留下整沓叁百块。女人却把钞票摞好压在水杯下:"等他听见磕头机声音就像听见我心跳,再回来取。"玻璃杯底渐渐凝出水珠,像戈壁难得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