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50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
最近在阜康的家长群里,一条消息悄悄传开了:有位初中生用500块钱买了3小时的通话服务。刚开始听到这事儿,我手里正端着的水杯都忘了放下。
这可不是小孩子之间普通的电话聊天啊。隔壁楼王阿姨拉着我说起她家孩子的事,语气里带着点无奈:“那孩子平时和我们说不上叁句话,那天居然抱着电话聊了整晚。”她边说边比划着,“第二天我发现他压岁钱少了五百,问了好久才支支吾吾说是买了什么情感陪伴服务。”
五百块能买来什么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到阜康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心里直犯嘀咕。现在的小孩到底怎么了?五百块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堂补习班的费用,对他们却成了购买倾诉时间的代价。
我试着联系了提供这类服务的平台,发现情况比想象中复杂。这些所谓的情感陪伴师,其实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按小时收费,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那个500元叁小时通话服务算是中高档的,据说还提供定制化的倾听和开导。
有个叫小雨的服务者告诉我,她最多一天接过五个这样的电话。“孩子们说的都是些平常事,考试压力大,和同学闹别扭,爸妈不理解他们。”她说,“但奇怪的是,这些本该和父母说的话,他们宁愿花钱找陌生人说。”
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家里明明有免费的倾听者,为什么非要花钱找别人呢?
电话两头的沉默
后来我认识了初二学生小林,他就是那个花500块买了3小时通话服务的阜康初中生之一。这孩子坐在我对面,手指一直揪着衣角。
“爸妈都在看手机。”他声音很小,“我和他们说学校的事,他们头都不抬。”他顿了顿,“可是那个陪我聊天的大哥哥不一样,他会认真听我说完,还会记住我上次说的事情。”
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孩子们要的这么简单,就是有人愿意认真听他们说话。
另一个叫婷婷的女孩说得更直接:“我和那个姐姐聊天不会挨批评。上次数学考砸了,她先问我难不难过,而不是像我妈那样直接骂我。”她眼睛亮了一下,“她说下次可以教我怎么和妈妈沟通,这五百块花得值。”
这些孩子的话让我想了很久。我们总在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买最好的学习资料,却忘了他们最需要的可能只是有人认真听他们说说话。
说来也巧,就在上周,我在超市遇见了个老朋友。她拉着我说起她儿子最近的变化:“那孩子以前回到家就关在房间里,最近居然会主动和我们聊天了。”她笑着说,“后来才知道,他之前偷偷买过那种通话服务,对方建议他多和父母交流。现在想想,那五百块还挺值的。”
这话让我心里一动。也许问题不在于孩子们花了这500元3小时电话费,而在于我们给了他们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
现在每次看到背着书包的初中生,我都会想,他们中间又有多少人正在寻找一个能认真听他们说话的人呢?这个问题,可能值得我们每个大人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