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德令哈站街小巷何处寻
初到德令哈的夜晚
车子驶入德令哈市区时,天已经擦黑了。路灯次第亮起,把这座高原小城笼罩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我拖着行李箱在巴音河畔找了家小旅馆,放下行李就溜达了出来。说实在的,我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仅限于海子那首着名的诗。站在街头四处张望,忽然有个念头冒了出来——德令哈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这想法来得莫名其妙,却像根小刺似的扎在心里。
沿着主街道慢慢走,商铺的灯光把路面照得发亮。路上行人不多,偶尔有出租车慢悠悠地开过。我拐进一条侧街,两旁的居民楼亮着温暖的灯光,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在晚风里轻轻晃动。这和我想象中的“站街小巷”完全不同,这里有的是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一位大爷坐在小店门口摇着蒲扇,我上前搭话,他笑眯眯地说:“这条街我住了叁十年喽,哪有什么站大街的,都是老街坊。”
白日的寻访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脸上。德令哈的白天和夜晚判若两地,街道上车来人往,格外热闹。我在一家早餐店要了碗羊杂汤,顺便和老板娘聊起来。她一边擦桌子一边说:“你说的那些地方啊,现在早就没啦。前几年旧城改造,老巷子都拆得差不多了。”
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我。午饭后,我特意往老城区方向走去。果然,这里到处都在施工,蓝色的围挡后面,挖掘机正在作业。站在一片废墟前,我忽然意识到,德令哈站街小巷何处寻这个问题,或许本就没什么意义。城市在变,那些存在于想象中的角落,可能早就消失在时光里了。
不过我还是继续往前走,穿过几条尚未改造的小巷。这些巷子很窄,仅容两人并肩通过。墙皮有些剥落,露出里面的土坯。有意思的是,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种着花,有的是大丽花,有的是格桑花,在高原的阳光下开得正艳。几个孩子蹲在巷口玩弹珠,笑声清脆。
意外的发现
就在我以为这趟寻找毫无结果时,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这是条保存完好的老巷,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两旁是传统的藏族院落。一位藏族老阿妈正坐在门槛上捻羊毛线,我鼓起勇气上前询问。
老阿妈听力不太好,我重复了叁遍“德令哈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她才听懂。她笑着摇摇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我们这儿啊,都是过日子的人家。”她指指巷子深处,“往前走到头,有棵老槐树,那儿以前倒是有个集市。”
按照她的指引,我果然找到了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树下有几个老人在下象棋,旁边零星摆着几个卖酸奶和糌粑的小摊。这景象平凡又温暖,和“站大街”完全不沾边,却让我觉得这一路的寻找都值得了。
站在老槐树下,微风拂面。我忽然明白了,德令哈站街小巷何处寻这个问题,或许从来就不需要确切的答案。这座城市有自己的节奏和生活方式,那些隐藏在街巷深处的,不是想象中的神秘,而是真实的生活本身。
离开德令哈那天,我又去老巷子转了转。阳光正好,打在斑驳的土墙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巷口那家甜茶馆飘出阵阵香气,几个藏族汉子坐在里面喝茶聊天。这一切,比任何想象都更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