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邻近的小街景致

发布时间:2025-11-06 00:59:29 来源:原创内容

巷口飘来的酥油香

那天我本是去海宁火车站接朋友的,火车晚点半小时,闲着也是闲着,一扭头就望见了车站后头那片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打在斑驳的墙面上,几只黄狗懒洋洋地趴在巷口打盹。不知怎的,我的脚步就被那股子说不清的旧时光气息给勾了过去。

刚拐进海宁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一股热腾腾的酥油香气就扑鼻而来。循着味儿望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支着个小煤炉,铁板上正滋滋啦啦地烙着饼。她也不叫卖,就慢悠悠地翻着面,那专注的神情像是在完成什么艺术品。我凑上前买了一个,烫得左手换右手,咬下去满嘴都是葱花香。老奶奶看我吃得急,笑眯眯地说:“慢点儿,这饼啊,得配着巷子里的风慢慢品。”这话听着可真有意思。

晾衣绳上的交响曲

再往里走,头顶忽然热闹起来。红蓝条纹的衬衫、印着卡通图案的床单、甚至还有小孩子的开裆裤,都在竹竿上随风摇晃。两根晾衣绳从东家窗台拉到西家阳台,把窄窄的天空分割成彩色的格子。水滴偶尔从湿衣服上落下,在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住在二楼的阿姨探出身子收衣服,看见我这个生面孔也不惊讶,反而招呼道:“来找人的?这巷子像迷宫似的,要不要指个路?”我摇摇头,她就继续哼着越剧整理衣架。那调子软软糯糯的,和隔壁传来的炒菜声、谁家孩子的哭闹声混在一起,竟出奇地和谐。这条邻近的小街景致,活生生就是市井生活的交响诗。

裁缝铺里的时光

巷子中段有家裁缝铺,老式的木头招牌被雨水冲刷得发白。老师傅戴着老花镜坐在窗边,脚踩缝纫机发出规律的嗒嗒声。铺子里堆满了布料,墙上还挂着几件做好的旗袍。我站在窗外看了好久,老师傅抬头朝我点点头,手里活儿却没停。他说这家铺子比他年纪都大,光是这台缝纫机就送走了叁代人。

正聊着,隔壁茶馆传来哗啦啦的洗牌声。几个老人围坐在竹桌前,茶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他们下棋的手势很慢,仿佛挪动每个棋子都要思量半个世纪。我突然觉得,在这条海宁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时间好像被拉长了,变得又轻又柔。

转角遇到猫

快到巷尾时,一只橘猫从墙头轻盈地跳下来,熟门熟路地钻进半掩的木门。我跟过去张望,发现是家做手工鞋的小店。满墙的布鞋像列队的士兵,老板娘正低着头纳鞋底,针线在她指间穿梭如飞。她说这手艺是祖传的,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可是总有人喜欢穿布鞋呀,”她笑着说,“就像总有人会拐进这条巷子看看。”

这话说得真对。我站在巷尾回望,夕阳正好给整条巷子镀上金边。晾着的衣服收得差不多了,只有老奶奶的煤炉还冒着丝丝白气。这条邻近的小街景致,没有网红打卡点的精致,却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车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谁会想到一墙之隔还有这样的天地呢?

朋友的电话来了,说火车到站了。我匆匆往回走,酥油饼的余香还留在齿间。经过巷口时,打盹的黄狗抬头看了我一眼,又懒懒地趴了回去。这条巷子明天还会是这样吧——老奶奶继续烙她的饼,裁缝师傅踩着嗒嗒作响的缝纫机,晾衣绳上永远飘着洗干净的衣服。真好,在这个急匆匆的时代,还有些东西愿意慢下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