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窄巷百元情感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3 09:41:12 来源:原创内容

转角遇到五块钱的甜

鄂州的夏天闷得像蒸笼,我拐进这条不知名的小巷想抄近路。青石板被晒得发烫,墙角青苔却绿得发亮。就在巷子中间,有个老太太守着小推车,硬纸板上歪歪扭扭写着“凉粉 5元”。我掏钱时才发现手机没电了,翻遍全身只有三块硬币。

“差两块啊?”老太太撩起围裙擦手,“要不...明天路过再给?”她说话带着本地口音,软绵绵的。我正尴尬,身后传来硬币落进铁盒的清脆声。“我帮这姑娘补上。”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从旧皮夹里摸出两张一元纸币,迭得整整齐齐的。

就这样,我们仨坐在巷子荫凉处吃凉粉。老太太姓陈,老爷爷姓李,都住巷子那头。李爷爷每天下午都来吃碗凉粉,坚持付五块钱,十年了。“当初这摊子还是我帮她支起来的哩。”他眯眼笑,皱纹里藏着得意。

陈奶奶白他一眼:“还好意思说?第一次来吃嫌味道淡,自己买调料添了半个月。”她舀了勺山楂碎放我碗里,“后来啊,他连家里腌的糖蒜都搬来了。”

我听着他们拌嘴,凉粉的薄荷味在舌尖化开。这条巷子我走过无数回,从没留意过这个五块钱的小摊。可对他们来说,这窄巷里的凉粉摊,装的是十年光阴。

一百五十步的距离

吃完凉粉,我跟着二老往巷子深处走。李爷爷指着前方:“从她家到我家,正好一百五十步。”陈奶奶立刻纠正:“是一百四十八步!你老是少算两步。”

这条被称作鄂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就藏在这一百五十步之间。李爷爷每天走这趟,给陈奶奶送当天的报纸;陈奶奶每周走这趟,去帮李爷爷收拾屋子。巷子两头的邻居都习惯了,看见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过青石板路,会自然地让出道来。

“有回下雨,她非要给我送伞。”李爷爷指着巷口那棵老槐树,“在这摔了一跤,还把伞护得好好的。”陈奶奶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肘,示意他别说了。可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我突然想起刚才那碗凉粉——底下藏着满满的葡萄干和花生碎,是陈奶奶特意多加的。这窄巷百元情感故事,说的或许不是钱,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五块钱的凉粉,两个人吃了十年;一百五十步的路,两个人走了十年。

巷子尽头有家老照相馆,橱窗里挂着他们的合影——就坐在凉粉摊前,捧着粗瓷碗,笑得像两个孩子。照片右下角贴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窄巷百元情感故事,我们是主角。”

离开时我又数了遍步子,确实是一百四十八步。或许爱情就是这样,有人愿意多数两步,有人愿意少数两步,但方向从来一致。巷子外的世界车水马龙,巷子里的五块钱凉粉摊还在老地方,而鄂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还在继续它的第一百四十八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