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河火车站小巷子200块一次,附近街巷同价服务

发布时间:2025-11-06 12:54:34 来源:原创内容

那天路过叁河火车站,听见两个拖着行李箱的大叔在巷口嘀咕:"就前面那条巷子,听说200块一次。"另一个人伸着脖子张望:"这价钱的活儿,现在可不多见了。"

我常在这片转悠,知道他们说的那条小巷。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两旁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挂着。早上这里挺热闹,卖豆浆油条的小摊前排着队,修鞋老师傅的摊子前总有人坐着聊天。可一到傍晚,巷子里就会溜达出几个闲人,见了面也不多话,就伸两根手指比划一下——那意思就是200块这个数。

巷子里的生意经

老张在巷口开了十几年杂货店,有次我买烟时随口问起这事。他擦着柜台说:"这价钱在这儿好些年没变过了。别处早涨到叁百五百,这儿还是老价钱。"他朝巷子深处努努嘴,"都是老街坊,做的也是熟客生意。"

确实,这条巷子看起来普普通通,可那份200块一次的报价,在这片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价格能这么多年保持稳定,倒真是件稀奇事。附近新盖的商业街,剪个头发都要八十起步,相比之下,这条老巷子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有天傍晚,我看见个中年男人在巷口来回转悠,西装革履的,手里公文包攥得紧紧。巷子里出来个大爷,两人低声说了几句,那男人犹豫着,最后还是跟着进去了。这场景让我想起老张说过的话:"来这儿的人,各有各的难处。有的是图便宜,有的是..."他顿了顿,"就想找人说说话。"

巷子深处的灯光总是昏黄的,从半开的门缝里漏出来。偶尔能听见里面传来切菜声、电视声,还有模糊的说话声。这种市井气息,让200块一次的生意少了些冰冷,多了点人情味。附近街巷同价服务虽然也有,但总感觉少了这种老社区的烟火气。

不过最近听说这片要拆迁了,红拆字已经刷上了墙。那些在巷子里做了十几年生意的人,不知道会搬到哪里去。隔壁街的美发店老板娘说:"等这儿拆了,200块这个价怕是再也找不到了。"她叹了口气,"现在什么都涨价,就这条巷子还守着老价钱。"

晚上路过时,我发现巷子里的灯比往常亮了些,人好像也比平时多。或许大家都听说要拆迁的消息了。有个大姐站在巷口,望着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房子发愣。我问她是不是在等人,她摇摇头:"就是来看看,以后想看也看不到了。"

这条普通的小巷子,因为200块一次的价格出了名,可它真正的故事,都藏在那些进进出出的人影里。每个走进巷子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从巷子里出来的人,都带着不同的表情。而今,这一切都将随着推土机的到来,消失在城市的记忆里。

火车站钟声响起,我转身离开。回头望去,巷口的灯光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像在诉说着什么,又像在默默告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