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火车站旁的小街巷

发布时间:2025-11-04 03:50:23 来源:原创内容

走出井冈山火车站,迎面就是那条熟悉的小巷。说它小吧,其实也不算太小,刚好能容两辆叁轮车错身而过。巷口总飘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有时是炸油条的焦香,有时是晾晒的腊肉味,偶尔还混着点潮湿的青苔气息。

巷子两边的墙面斑驳得很有层次感。最底下是深绿色的苔痕,往上能看到不同年代刷过的标语痕迹,像褪了色的年轮。有户人家在窗台上养了几盆吊兰,绿莹莹的垂下来,给这老巷子添了不少生气。

巷子里的日与夜

清晨五点半,巷子就醒了。第一家开张的是老李的豆浆铺子,蒸汽从门缝里钻出来,在晨光里变成淡金色的雾。赶早班车的人会拎着塑料袋装豆浆,边走边吸溜。到了中午,几个老人家会搬出竹椅坐在巷子阴凉处下象棋,蒲扇摇得哗哗响。

我特别喜欢傍晚时分的井冈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夕阳把半边巷子染成蜜色,另半边慢慢沉入暗蓝的阴影里。这时候放学的小孩们像麻雀般叽叽喳喳地窜过,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二楼有人家开始炒菜,辣椒的香味呛得人想打喷嚏,却又莫名觉得温暖。

深夜的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只剩路灯把梧桐叶的影子投在墙上,风一吹,那些影子就像活了一样轻轻晃动。偶尔有晚归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走过,轮子在石板路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渐渐消失在巷子深处。

巷中人情

巷尾修鞋的张师傅在这呆了二十年。他的工具箱里什么都有,从磨破的高跟到断了的书包带,经他的手都能焕发新生。有次我看见他给一个姑娘的皮鞋粘底,粘完还特意打磨边缘,那仔细劲儿,像是在做艺术品。

“慢工出细活嘛。”他总这么说,眼睛眯成两条缝。确实,在这条火车站旁的小街巷里,什么都急不得。快递小哥知道王阿姨每天这个点要午睡,会轻手轻脚把包裹放在门卫室;水果摊老板娘记得刘奶奶牙口不好,总会给她留些熟透的香蕉。

最有趣的是巷子中段那家旧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书架一直堆到天花板。有人来找铁路时刻表,他眼皮都不抬就能准确指出在哪排架子第几格。书店里总有只橘猫蜷在收银台上睡觉,任谁进门都懒得动弹。

前阵子巷口要拆了建商场,大伙儿都悬着心。后来不知怎么的又没动静了,据说是有老住户去说了情。这让我想起春天时见到的场景——墙缝里钻出几株野草,开着米粒大的白花。看似最不起眼的存在,反倒最有韧性。

如今每次从火车站出来,看见这条巷子还好好地在那里,心里就踏实。它就像个老朋友,不言语,却始终等候。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头的牵牛花谢了又开。火车站前广场上人来人往,都是匆匆过客,唯有这条巷子,默默记录着市井百态,收藏着普通人的悲欢。

昨天下雨,我又路过那里。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巷子里飘着炊烟的味道,隐约还能听见电视里播放新闻的声音。这一切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却让人莫名安心。或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在这样不起眼的角落里,静静流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