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附近人联系一次一百元
最近在巩义的街头巷尾,总听到有人在嘀咕微信附近人的事儿。那天我在小吃摊排队买烧饼,前面两个小伙子凑着头低声交谈,隐约听见“加好友100块”什么的。这让我想起上周老同学聚会时,有人提起现在找人办事都爱用微信附近人功能。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现在大家连租房子、找兼职都习惯先打开附近人瞅瞅。我邻居张姨上个月想找个帮忙浇花的临时工,就是在附近人里联系的。不过她反复叮嘱我,要是看到什么“100一次”的广告千万别信,十有八九是骗局。
那些藏在手机里的门道
昨天我特意找了个网吧,想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打开附近人功能,哗啦啦跳出好多头像。有个叫“巩义小李”的账号介绍里直接写着“一次服务一百元”,还有几个账号更直白,直接把价格标在昵称后面。我试着加了两个,对方马上发来收费标准的图片,还强调“童叟无欺”。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纳闷,这点钱能买到什么服务呢?后来跟开便利店的老王聊起来才知道,现在连代取快递、临时跑腿都用这个价。巩义这边打工的年轻人多,有时候急着用钱,就会在微信上接点零活。不过老王提醒说,要是看到特别离谱的广告,最好绕道走。
我表弟上个月就差点上当。他在附近人里看到个“代写作业”的,说好100块钱包修改到满意。结果钱转过去对方就把他拉黑了。这事儿给他气得,现在见到附近人弹窗就直接划掉。
藏在屏幕后的真实面孔
其实巩义就这么大点儿地方,仔细想想,能在附近人里刷到的,说不定就是隔壁小区的邻居。上周我去菜市场,还听见卖菜大嫂在抱怨:“现在年轻人谈生意都躲在手机里,要搁从前,都是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
我琢磨着,这种“附近人联系一次一百元”的模式能流行起来,主要还是图个方便。就像我楼下开理发店的小刘说的,他现在给熟客做头发都得提前在微信上约时间。毕竟现在大家都忙,能省点事就省点事。
不过要说靠谱程度,还真得打个问号。前两天碰到社区民警做防诈骗宣传,特别提到要警惕网上那些标价太明确的服务。他说有些骗子就是吃准大家觉得“钱不多试试看”的心理,一个月能骗好几十人。
现在我在巩义的公园里散步,经常能看到年轻人边看手机边嘀咕“这个靠不靠谱”。有个小伙子跟我说,他之前通过附近人找过两次家教,虽然没被骗,但效果确实一般。后来他还是去了正规中介,虽然多花点钱,至少心里踏实。
说到这儿,我想起个有意思的事。前天在巩义火车站等车时,听见两个外地人在讨论咱们这儿的微信使用习惯。其中一个说:“巩义人真会做生意,连附近人功能都能开发出这么多花样。”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连问个路都有人想收费100块。”我在旁边听着差点笑出声,这说得也太夸张了。
其实吧,用微信附近人谈生意本身没什么不对,但要是把“巩义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当成什么生财之道,那可得掂量掂量。我认识的那个修电脑的小赵就说,他现在宁可少赚点,也要跟客户见面谈,免得后续扯皮。
最近巩义晚上可热闹了,夜市里经常能看到举着手机找附近人聊天的年轻人。有个摆摊的大姐跟我说,她女儿现在连买瓶水都要先看看附近人里有没有代购的。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街坊邻居都是扯着嗓子在院里喊一嗓子的事,现在倒好,全都搬到手机里去了。
说到底,科技改变生活是好事,但要是把人情味都改没了,那可得不偿失。就像我老伴常说的,再方便的软件,也比不上当面说句话来得实在。这话虽然老套,但细想想还真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