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品茶海选工作室,平顶山茶艺海选会所
平顶山这座工业城里,藏着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平顶山品茶海选工作室。每次路过建设路那栋灰白色小楼,总能看到玻璃窗后隐约的茶席摆设,心里就琢磨着,这年头连喝茶都要搞海选了?
推门进去才发现,这儿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没有传统茶庄那种严肃劲儿,倒像是走进了朋友家的客厅。穿着亚麻衬衫的茶艺师小陈正蹲在茶柜前挑选茶叶,转头看见我就笑了:“来得正好,刚到了一批凤凰单丛,蜜兰香正浓。”
茶叶也有晋级赛
原来所谓的海选,是他们每月举办的特色活动。茶桌上摆着七八个白瓷盖碗,分别装着不同产地的茶叶。“就像歌手选秀,”小陈边说边注水,“每款茶都要经过叁泡考验,头泡闻香,二泡尝味,叁泡看耐泡度。”他递过来第一个品茗杯,武夷水仙的兰花香瞬间在鼻腔绽放。
最让我惊讶的是,来这里的不只是中年人。隔壁桌坐着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围着茶艺师讨论冰岛普洱的回甘。“现在年轻人比我们会玩,”茶艺师小李擦着紫砂壶笑道,“他们用选咖啡豆的方式选茶叶,还搞了个‘茶叶天梯榜’。”
平顶山茶艺海选会所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把品茶变成了动态体验。记得上周末的乌龙茶专场,茶友们投票选出的冠军茶,第二天就登上了主推茶单。这种参与感让老茶客们特别来劲,王大爷每次都要带着他的沉香木茶则来当“特邀评委”。
茶香里的故事会
在这儿待久了发现,每个茶客都有故事。经营面馆的刘姐总在下午叁点出现,她说煮茶和熬高汤其实很像,都要把握那个“刚刚好”的时刻。有次她尝了口白牡丹,突然眼睛一亮:“这茶和我老家政和的味道好像!”后来才知道,那批茶叶真的来自政和隔壁的茶园。
茶艺师们也有意思。小陈以前是程序员,现在能把茶叶发酵程度讲得比代码还细致。他研发的“四季茶单”特别受欢迎,春天推茉莉银针,夏天泡冷萃铁观音,秋冬煮老白茶,总能让老客尝新鲜。
如今这家平顶山品茶海选工作室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周五晚上常能看到熟客聚在角落里,茶桌上摆着当季新茶,大家轮流执壶。有时聊茶经,有时说家常,茶香氤氲中,烦心事都随着蒸汽飘散了。
或许这就是现代茶空间的魅力,既保留着传统茶道的韵味,又带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下次路过时,不妨进去坐坐,说不定能遇见那杯与你投缘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