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泄火的小巷子,招远那条幽静的小巷
那缕飘散的人间烟火
招远泄火的小巷子,这名字起得真有意思。头回听说时,我还琢磨着是不是真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走进这条藏在老城区深处的巷弄,才明白所谓“泄火”,其实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智慧。
巷口裁缝铺的王阿姨正踩着缝纫机,针脚声像在打拍子。“这条巷子冬暖夏凉,夏天穿堂风一过,心里的燥热就散了。”她手里的布料翻飞,“老辈人说,这是地势的缘故,南北通透,地气清凉。”
确实如此。六月的天气,外面马路热得能煎鸡蛋,可一进巷子,那股子清凉便贴着皮肤漫上来。不是空调那种生硬的冷,是带着青苔湿润的、温柔地包裹住你的凉。
巷子不宽,两侧墙面斑驳,爬山虎把半个世纪的光阴都爬成了绿茵。五金店的老张在门口支了个茶摊,搪瓷缸里泡着当地的金银花茶。“来尝尝?这茶清心。”他笑呵呵地添了把马扎,“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来这儿坐坐,喝口茶,聊聊天,什么烦心事都能淡去。”
这条招远那条幽静的小巷,最动人的是它的节奏。外卖小哥经过时会主动放慢车速,卖豆腐的老伯吆喝声都拖着悠长的尾音。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拉长了,一切都慢得恰到好处。
修鞋的刘师傅在这条招远泄火的小巷子住了四十年。“你看这些石板,”他指着脚下磨得发亮的石块,“多少人走来走去,把棱角都走圆了。人呐,有时候就得学学这些石头。”
巷子深处有口老井,井水清冽。居民们还是习惯来这里打水洗菜。“井水冬暖夏凉,比自来水好。”李奶奶边说边麻利地洗着西红柿,“晚上把西瓜吊在井里,第二天切开,那才叫一个透心凉。”
黄昏时分,各家厨房飘出饭菜香。油锅爆香的滋滋声,大人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交织成最平凡也最温暖的交响。这种烟火气,确实能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招远那条幽静的小巷像个睿智的老人,不言不语,却教会我们很多。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必总是紧绷着,有时候停下来,感受一阵风,喝一口茶,和邻居聊几句,就是最好的“泄火”良方。
如今城市日新月异,这样的巷子越来越少见。但只要你走进这条招远泄火的小巷子,依然能找到那种让时间慢下来的力量。它静静地等在那里,等着每一个需要片刻安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