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乡镇可约全国空降,本地可约全国直达

发布时间:2025-11-02 02:59:21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听老乡说,咱们阜阳乡镇现在有个新鲜事——不少外地朋友打听着要来这儿转转。这事儿挺有意思,你说咱们这既不靠海又不沿江的地方,咋就突然热闹起来了?

前两天在村口早点铺碰见邻镇做民宿的老李,他边剥茶叶蛋边乐:“现在可好喽,上海北京的客人直接往咱这儿跑,上周还有对成都小夫妻骑着我的电叁轮去拍麦田呢。”他说的不就是“全国空降”嘛!人家不跟团不转车,手机订个票就带着行李箱哐当哐当来了。

乡镇悄悄变了样

你说怪不怪,现在镇上年轻人开的那种特色小店,卖麻糊的、做格拉条的,墙上都贴着扫码支付。西边王庄更绝,直接把老戏台改成了直播基地,白天卖红薯粉,晚上老乡们捧着碗坐台下听戏。这阵势,别说外地人,连我这本地人都觉得新鲜。

其实细想想,这事儿有苗头。去年高铁站通到县里后,从阜阳乡镇可约全国空降真成了现实。我表妹在杭州工作,现在周五下班跳上高铁,叁小时后就坐家里喝上妈熬的粥了。她同事更绝,居然组队来咱们这摘草莓,说比他们那儿的甜。

隔壁张大爷开始还不理解:“那些城里人图啥呀?”直到他家的土鸡蛋在网上卖到广州,老爷子现在天天蹲鸡窝边捡蛋,比喂孙子还上心。

咱这儿的土办法,成了香饽饽

最让我惊讶的是,以前觉得土得掉渣的东西,现在倒成了宝贝。上周在集上看见个大姑娘举着手机直播做竹编,手比老篾匠还笨,可评论区刷刷冒红心。手艺人刘叔坐在旁边直挠头:“俺摆摊叁十年,还没这两天看的人多。”

现在咱们这儿的路修得溜光,从镇上到村里,开车十分钟就到。外地朋友来了,吃个农家菜,住个旧院子,还能跟着下地摘把青菜。这种本地可约全国直达的便利,放在五年前谁敢想?去年还空着的临街房,今年全租出去了,开茶馆的、做手工艺的,连县城老师周末都跑来喝咖啡。

村支书老陈说得实在:“以前总愁年轻人留不住,现在倒好,他们带着新点子回来了。”他儿子大学毕业后在镇上搞了个设计工作室,专帮老乡包装农产物,去年还把八里河的鱼做成了文创零食。

昨晚散步碰到从南京来的摄影团队,他们在麦田里架着机器等日落。带队的姑娘说,这儿的天特别开阔,晚霞颜色和他们南方不一样。我抬头看了半天——这不就是咱天天见的天空么?

或许这就是变化吧。当阜阳乡镇可约全国空降成了平常事,当本地可约全国直达不再新鲜,咱们守着的老手艺、老味道,反而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现在去集市,能听见天南地北的口音,卖油条的阿姨都学会说“好吃”的叁种方言版本了。

老街拐角那家理发店,老师傅最近总嘀咕:“现在来的年轻人,头发颜色我都认不全。”可他转身就在店里添了把新椅子——万一有人想烫个头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