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邻近火车站后街小巷
那条小巷,藏着城市的另一面
每次从濮阳火车站出来,都有种被抛入人海的感觉。南来北往的旅客,急匆匆的出租车,喧闹的广播,一切都催促着你快点,再快点。但如果你肯绕过宏伟的站房,往后面走那么一走,嘿,时间仿佛一下子就慢了下来。那里藏着一片天地,我们常说的“濮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是这儿了。
说它是小巷,其实也不太准确。它更像是一条被城市飞速发展偶然遗忘了的脉络,窄窄的,长长的,两边是有些年头的矮房。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藤蔓,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光影。这儿没有站前的车水马龙,只有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街坊邻居拉家常的软语。你能闻到空气中飘着的,是饭菜的香味,是潮湿的泥土气,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我特别喜欢在午后逛到这里。巷子口有位老师傅,常年守着一个修鞋摊,他低头忙活手里的活儿,那专注的神情,好像外面的世界都与他无关。再往里走,几家小店紧挨着,卖杂货的,剪头发的,五金日杂,门脸都不大,但东西却齐全得很。店主们也不着急吆喝,就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看见熟人了便笑着点点头,聊上几句。这种不紧不慢的劲儿,在如今这个时代,可真算是稀罕物了。
说起来,这条“邻近火车站后街小巷”的位置确实有点意思。它和那座现代化的火车站,仅仅一墙之隔,却活脱脱是两个世界。站前是奔向远方的起点,是离别与重逢的舞台;而巷子里,则是日复一日的安稳,是柴米油盐的踏实。一个是城市的门面,光鲜亮丽;另一个是城市的里子,温和朴实。你站在巷子里,甚至能隐约听到火车进站的汽笛声,但那声音传到这里,似乎也变得柔和了,不再刺耳,反倒成了这静谧画面里的一个背景音。
我常想,为什么我对这条小巷子这么有感情。也许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有人情味的濮阳。高楼大厦哪里都有,但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小巷,却是独一无二的。它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印记,承载着许多老濮阳人的记忆。走在其中,你不觉得自己是个过客,反倒像是个归人。
天色渐晚,巷子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不是霓虹的炫彩,就是家里那种温暖的、昏黄的灯光。炒菜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小孩玩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首最动听的生活交响曲。我转身离开,重新汇入站前广场的人流,身后的那条“濮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港湾,抚慰了旅途的疲惫,也安放了一份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它就在那里,不声不响,却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