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玩维妹的地方,沙河维族姑娘游玩处
来沙河找维族姑娘玩,这事儿还真有不少门道。前两天和老张喝茶,听他聊起上个月在沙河的见闻,让我对这事儿有了新认识。
老张说啊,沙河这片儿现在可热闹了。天刚擦黑,夜市就支棱起来了。烤羊肉串的香气能飘出二里地,戴着小花帽的维吾尔族大叔一边翻动着肉串,一边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招呼客人。旁边卖干果的摊子上,葡萄干个个饱满,无花果甜得齁嗓子。
歌舞与美食都不容错过
要说最有意思的,还得是那些维吾尔族姑娘们。她们叁叁两两地走在街上,彩色艾德莱斯绸裙子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有个卖手抓饭的姑娘特别爱笑,眼睛弯得像月牙。她家的抓饭用料实在,黄萝卜切成细丝,米饭油亮亮的,最上面那块带骨的羊肉,炖得那叫一个软烂。
“您要尝尝我们家的酸奶吗?”她说话时睫毛扑闪扑闪的,“自家发酵的,可稠了。”我接过那碗酸奶,果然酸中带甜,上面还撒了芝麻和核桃碎。边吃边和她聊,才知道她叫阿依努尔,汉语意思是“月光”。这名字真好听,配得上她爽朗的性格。
再往巷子深处走,能听见都塔尔的琴声。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有个穿红裙子的姑娘正在跳舞。她的脖子灵活地左右摆动,手腕翻转如蝴蝶,引得围观的人阵阵叫好。曲子弹到高潮处,她突然加快节奏,裙子旋成一朵盛开的花。
老李碰碰我胳膊:“这姑娘跳得真带劲,比电视上那些舞蹈演员也不差。”我点点头,心想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啊。她们跳舞不为表演,就是高兴了,想跳就跳。
夜市尽头有个卖刺绣的小摊,守摊的是个文静的维吾尔族女孩。她正低着头绣一块桌布,针脚密实,图案繁复。我拿起一个绣着石榴花纹的小荷包,她抬头微微一笑:“石榴在我们这儿象征多子多福。”说话轻声细语的,和刚才跳舞的那个姑娘截然不同。
其实要说沙河玩维妹的地方,最重要的不是去哪儿,而是怎么相处。这些维吾尔族姑娘大多性格直爽,你客气礼貌地跟她们打交道,她们也会真心待你。要是摆出一副看稀罕的架势,那可就没人愿意理你了。
记得那天临走时,阿依努尔还送了我一小包杏干。“明年杏子熟的时候再来,”她说,“我教您做杏酱。”这话让我心里暖烘烘的。沙河这片地方,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维吾尔族姑娘,才显得这么生动,这么有人情味。
现在想想,在沙河维族姑娘游玩处闲逛的那个傍晚,最让人怀念的不是吃了什么、看了什么,而是那种热热闹闹的生活气息。每个人都在认真地过自己的日子,同时又愿意把这份美好分享给路过的人。
天色完全黑透时,夜市反而更热闹了。灯笼一盏盏亮起来,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红扑扑的。卖烤包子的吆喝声、都塔尔的琴声、人们的谈笑声,所有这些声音和气味混在一起,织成一幅活色生香的画卷。
往回走的路上,我忍不住回头又望了一眼。夜市灯火通明,那些穿着彩裙的维吾尔族姑娘们还在忙碌着、说笑着。这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因为她们的存在,忽然就变得特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