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500元3小时,宣城叁小时服务500元
最近总听朋友提起宣城500元3小时的服务,说实话刚开始我心里直打鼓——这年头各种消费陷阱太多,谁知道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趁着周末有空,我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
到了预约地点才发现,原来这是专门为游客设计的深度体验服务。穿着马甲的工作人员笑着说:“咱们这个宣城叁小时服务500元,可不是走马观花那么简单。”他递过来的行程单上密密麻麻写着十来个特色项目,从徽墨制作到城楼观景,时间安排得恰到好处。
意想不到的深度体验
让我意外的是,第一站竟然安排在老城区的巷弄里。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导游小王指着墙上的拴马石说:“这些可是活历史,明清时期商队往来频繁,现在整条街还保留着二十多处这样的痕迹。”他随手推开一扇木门,天井里正在晒宣纸的师傅抬起头冲我们笑了笑。这种不经意的邂逅,比刻意安排的景点更让人心动。
在谢朓楼歇脚时,遇到几位常来的游客。穿格子衫的大叔捧着茶碗说:“我每个月都来,这宣城500元3小时的服务确实值。上次带着孩子来做拓片,这次专门来看古建筑上的木雕。”他翻着手机里的照片,那些精致的牛腿、雀替在镜头下格外生动,有些纹样连本地人都未必叫得出名字。
走着走着突然下起小雨,小王变戏法似的从背包里掏出几把油纸伞。撑着伞走过叁元坊时,他指着屋檐下的水溜子说:“这些排水装置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去年暴雨的时候,整片老城区基本没有积水。”雨滴顺着青瓦滴落,在青石板上绽开水花,那一刻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活着的古城”。
最后半小时安排在临街的茶社,老板正在教游客辨认毛峰。玻璃杯里的茶叶缓缓舒展,隔壁桌的阿姨感慨:“原来五百块不仅能看景点,还能学会这么多生活门道。”她小心地把茶农教的贮存方法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说回去要给老伴露一手。
回程的路上我在想,现在很多旅游项目都陷入两个极端:要么是走马观花的低价团,要么是贵得离谱的精品游。像这样既亲民又有深度的服务,确实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朋友圈里,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宣城叁小时服务500元的体验。
临走前特意问了工作人员,他们说这个项目会根据季节调整内容。春天的采茶、夏天的夜游、秋天的晒秋、冬天的民俗,每个季度都会更新叁成左右的体验项目。这倒让我开始惦记下次再来了,毕竟上次做的徽墨还差最后一道工序没学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