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100米内学生约,韩城百米附近学子相约
这两天刷手机,总能看到“韩城100米内学生约”这个话题在本地论坛里飘着。说实在的,第一次看见这个说法,我还琢磨了半天——这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法?直到后来才弄明白,原来就是住在韩城这片的学生们,在百米范围内互相约着一起上下学。
我家就住在韩城中学隔壁的小区,每天七点一刻准时被窗外叽叽喳喳的声音叫醒。推窗一看,巷口的煎饼摊前总围着几个穿校服的孩子,边等早餐边扯着嗓子喊:“快点啊,再磨蹭要迟到了!”这边催着,那边应着,热闹得跟清晨集市似的。这种韩城百米附近学子相约的场景,倒是成了我们这儿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百米距离的奇妙缘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这短短一百米,能串起多少故事。楼上王阿姨家的闺女,以前总是一个人闷头往学校冲,自从加入了他们楼的“百米小分队”,现在每天出门都乐呵呵的。有天早上我碰见她,顺口问了句:“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她眼睛弯成月牙:“我们约好了一起背英语单词走过去,比一个人走路有意思多啦!”
这种韩城100米内学生约的方式,倒真是挺巧妙的。你想啊,既不用家长天天跟在屁股后面操心,又能让孩子有个伴儿。我家对门的李姐就说,自从她儿子和隔壁单元的小胖子搭上伴,赖床的毛病都改了不少——毕竟让人家在楼下干等着,面子上挂不住嘛。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那么简单。前两天在菜市场碰见楼下的张老师,她倒是提出了个挺有意思的看法:“这些孩子凑在一起,可不光是结伴走路那么简单。你看他们路上聊的那些话题,从作业难题到班级趣事,这百米路程倒成了个小型的社交课堂。”
这话让我想起昨天傍晚见着的一幕:叁个男生并排走着,中间那个正比划着讲解数学题,两边的人听得直点头。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那画面还挺让人感慨的。这种在上下学路上自然形成的互助,恐怕比正儿八经的补习班还要生动几分。
当然了,家长们最初搞这个韩城百米附近学子相约,图的就是个安全省心。现在路上车来车往的,多个伴总归多个照应。但没想到,这随手安排的小事,反倒让孩子们收获了不少意外之喜。
最近我还发现,这些“百米小分队”居然开始玩出新花样了。有的组规定每周叁必须用英文对话,有的组约好轮流分享读到的好书,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早餐团”,每天轮流推荐一家附近的早点铺子。这么一来,这短短的百米路程,倒像是变成了流动的课外课堂。
有时候晚上散步,能看见几个孩子还聚在小区凉亭里写作业。问他们怎么不回家写,有个戴眼镜的男孩推推眼镜说:“在这儿遇到不会的题还能互相问问,回家就只能对着手机发呆了。”说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埋头顶着作业本去了。
这种韩城100米内学生约的模式,不知不觉中把邻里关系也带热络了。以前同住一栋楼可能都不太说话,现在因为孩子天天约着一起走,家长之间也熟络起来。上周六还在小区花园看见几位妈妈凑在一起,商量着要不要组织个周末读书会。
其实想想挺有意思的,就是这百来米的距离,竟然像条看不见的纽带,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都串在了一起。每天早上看着他们叁五成群往学校走的背影,总觉得比那些独自低头玩手机的场景,多了几分朝气,也多了几分温暖。
昨晚下雨,我从阳台望出去,看见几个共撑一把伞的身影,慢慢走在湿漉漉的巷子里。笑声顺着雨飘上来,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却让人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或许这就是陪伴的力量吧,哪怕只是百米路程上的简单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