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姜堰约学生500元
那天在巷子口听到的对话
这事儿得从上个礼拜说起。我下班骑车回家,拐进我们那条巷子,就听见几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凑在墙角嘀嘀咕咕。本来没在意,可“一次五百”这几个字眼儿,像根针似的,冷不丁就扎进了我耳朵里。其中一个高个子男生晃着手机,语气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真的,就在姜堰那边,说是‘姜堰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靠谱!”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我这人吧,可能有点爱瞎操心,尤其见不得半大孩子走歪路。他们说的这个“约”,指的是啥?是约着打游戏上分,还是什么别的危险的“兼职”?五百块,对这帮孩子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够他们买好多双新球鞋,或者请全班同学喝奶茶了。这诱惑,太大了。
我放慢车速,假装在看手机,其实心思全在他们那儿。另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有点犹豫,小声问:“‘姜堰约学生500元’?这钱挣得也太容易了吧,不会有问题吗?”高个子摆摆手,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怕啥,就是帮人跑跑腿,送点东西,又不用你干啥。人家说了,就咱们这个年纪的,生脸,不容易被注意。”
这话听着就更不对劲了。什么送货需要专门找初中生?还强调“生脸”?我心里那根弦绷得更紧了。这味儿太冲了,听着就不像正经活儿。这帮半大的小子,脑子里光想着来钱快,压根没想过这钱背后可能藏着多大的坑。万一送的是些违禁品,那这辈子不就搭进去了?
藏在“高薪”背后的陷阱
我越想越觉得后怕。现在这些躲在网络背后的黑手,套路真是深。他们摸准了青少年零花钱有限、又渴望获得同伴认可和最新潮电子产物的心理,用这种“姜堰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的诱饵来钓鱼。这“500元”,就像挂在鱼钩上的饵料,看着香,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钩子。
我有个远房表弟,前年就差点栽在这种事儿上。也是在某个社交平台上,有人私信他,说有个轻松赚钱的活儿,就是帮忙取几个包裹,送到指定地点,一次给叁百。他当时心动得不行,幸亏在去之前的晚上,被他爸,也就是我舅舅,发现了聊天记录。舅舅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民警,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场就把他手机给摔了,狠狠教育了一晚上。后来才知道,那伙人就是利用学生来运输赃物甚至顿笔。
你说,这些孩子懂什么?他们只觉得这钱赚得轻松,比问爸妈要爽快多了。他们不明白,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越是这种看似轻松赚大钱的机会,背后的风险就越是承受不起。“姜堰约学生500元”,这轻飘飘的几个字,很可能就是拉他们下水的那第一股劲儿。
我又想起巷子里那个戴眼镜的男生,他脸上还带着点迟疑。我希望他的这点迟疑,能让他最终拒绝那个高个子同学的“好意”。有时候,人生的岔路口,就是一个闪念的决定。
这事儿过去好几天了,我心里还一直惦记着。我也没法直接冲上去跟那帮孩子说教,他们这个年纪,最烦的就是大人来讲大道理。我只能把这担忧写下来。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家长或者老师碰巧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多留个心眼,多跟孩子沟通沟通他们的零花钱来源和网上交友情况。有些坑,咱们得提前帮他们看清楚,别等掉进去了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