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泄火的小巷子,昌吉舒心的小巷
昌吉泄火的小巷子
说起昌吉这条小巷子,还真有点意思。头回拐进来是因为跟家里人闹别扭,心里堵得慌,想着找个清静地方走走。没想到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开阔——青石板路泛着水光,两旁老榆树把太阳筛成了碎金子。巷子窄得很,对面阳台晾着的花衬衫差点扫到我脸上。
有个戴白帽子的老爷子正坐在门槛上剥蒜,看见我就笑:"小伙子,遇着事儿了?进来喝碗茶呗。"他那茶摊就摆在院里的葡萄架下,茶汤是琥珀色的,带着薄荷和冰糖的味儿。叁碗下肚,汗出来了,心里那团火也不知什么时候熄了。
后来我成了这儿的常客。卖馕的亚克甫江总会给我留个热乎的,馕坑的香气能飘半条街。修鞋的阿布拉有一搭没一搭地讲他年轻时赶巴扎的故事,手里的锥子穿过鞋底,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在这儿待上半个下午,什么烦心事都像被巷子里的穿堂风带走了。
昌吉舒心的小巷
春天最好玩。巷口那家打馕的铺子,面团摔在案板上啪啪响,混着沙枣花的味道。孩子们放学了,书包往石凳上一扔,就开始跳格子。有个叫小月牙的丫头总爱给我看她的作业本,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每个"优"字都描得特别认真。
夏天傍晚,家家都把矮桌搬到门外。拌面的香味,西瓜的甜味,还有男人们抽的莫合烟味,都混在一起。王奶奶会给我端一盘她刚做的凉粉:"快尝尝,放了芥末油,保管痛快。"确实痛快,辣得人眼泪直流,却又忍不住再夹一筷子。
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我那阵子工作不顺,天天绷着脸往巷子里钻。卖烤包子的哈萨克大爷什么都没问,却每次都在我的包子底下多垫张油纸。直到有天雪特别大,他硬塞给我一壶滚烫的奶茶:"喝吧喝吧,肚子暖和了,心就软和了。"
如今这条昌吉泄火的小巷子已经成了我的秘密基地。它不是旅游图上那种景点,没有网红打卡墙,也没有精致咖啡馆。但它有种特别的本事——能让急促的脚步慢下来,让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每次从巷子另一头走出去,看见车水马龙的大街,都觉得像是刚从另一个世界回来。
昨天下午我又去了,发现巷子口的墙上用彩笔画了个太阳,旁边写着"小月牙的作品"。突然明白,这条巷子之所以让人舒心,大概就是因为这些细碎的温度吧——像老爷子那碗永远喝不完的茶,像亚克甫江刚出炉的馕,像雪天里那壶滚烫的奶茶,永远在提醒着:生活嘛,总有过得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