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校后街休闲茶饮时光
那抹熟悉的烟火气
傍晚五点半,下课铃声像是发令枪,女孩子们叁叁两两从教学楼里涌出来。不少人不去食堂,也不回宿舍,而是默契地拐个弯,走向学校后门那条不算宽敞的小街。这时候的共青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日常。
刚走到街口,各种声音和气味就混在一起扑面而来。奶茶店机器搅拌的嗡嗡声,小吃摊油炸的滋啦声,还有女孩们叽叽喳喳的谈笑声,热热闹闹的。空气里飘着甜腻的奶香、清爽的茶香,还混着点烤肠和鸡蛋仔的焦香,说不上特别好闻,但就是让人莫名安心。
阿琳熟门熟路地挤到“四季春茶”的窗口前,都不用看菜单:“老板,老规矩,茉莉奶绿,叁分糖。”她转头对我说,“这家茶底特别香,别的地方喝不到这个味儿。”窗口后面,老板娘手上动作快得带风,舀茶、加奶、摇晃、封杯,一气呵成,杯壁上很快就凝了一层细密的水珠。
茶杯里的青春絮语
捧着温热的杯子,我们在路边小塑料凳上坐下。吸管“噗”地插破封膜,茉莉的清香混着奶味在嘴里化开,不会太甜,正正好。阿琳呼出一口气,整个人都松弛下来:“哎,你觉不觉得,在这喝东西比在教室自在多了?”
确实是这样。这条街像个奇妙的缓冲地带,从课堂到宿舍,中间有这么一段可以透口气的地方。旁边那桌在热烈讨论明天穿什么去联谊,另一边的女孩边吸珍珠边赶第二天要交的稿子,还有人戴着耳机对着电脑皱眉,估计是在刷题。
“我跟你说啊,”阿琳压低声音,“上周我在这听见隔壁班小雅哭来着,好像是失恋了。她朋友啥也没说,就给她买了杯热巧克力,陪她坐了一晚上。”她顿了顿,吸了口奶茶,“后来她们走的时候,小雅眼睛还红着,但脸上已经有笑模样了。”
这条街见证了多少这样的时刻啊——开心的、难过的、纠结的、释然的,都融在一杯杯茶饮里,慢慢喝下去,然后继续往前走。
不只是解渴那么简单
天色渐渐暗下来,后街的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这时候的学校后街休闲茶饮时光,又多了点不一样的味道。
卖鸡蛋仔的大爷开始收摊了,临走前给常来的几个女孩多塞了几个边角料;奶茶店小妹趁着没客人,偷偷拿出单词卡瞄两眼,大概是在准备什么考试。这种琐碎的、真实的细节,让整条街活了起来。
阿琳晃了晃空杯子,冰块哗啦响:“有时候觉得,在这条街上,我们喝的哪是茶啊。”
那是啥呢?好像很难一句话说清。可能是暂时逃离课业的自由,可能是和朋友分享秘密的亲密,也可能就是单纯地,在成为大人之前,再任性享受一会儿这种无所事事的惬意。
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地上,长长地连成一片。明天还要上课,还有作业,还有很多烦心事,但至少这一刻,握着手里这杯茶,感觉什么都还能面对。
后街的茶香飘了这么多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那些在茶杯里慢慢融化的下午和黄昏,那些说过就忘的闲话,那些莫名安心的陪伴,大概都会变成多年以后,对于青春最具体的一个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