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初中生一小时50元,学生兼职一小时50元
最近在绵竹的家长群里,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不少初中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时薪大概在50元左右。这事儿听着挺新鲜,毕竟在我们印象里,初中生还是围着课本转的年纪。但转头一想,现在的小孩确实比我们那会儿更有想法了。
我邻居家读初二的小昊就是其中之一。每周六下午,他都会去附近一家文具店帮忙整理货架。第一次拿到报酬时,他捏着那张五十元纸币反复看了好几遍。“这可是我自己挣的!”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小昊妈妈起初担心影响学习,后来发现孩子反而更懂得规划时间了,连零花钱都舍不得乱花。
五十元背后的变化
时薪五十元对初中生来说不算小数目。这笔钱能买叁杯奶茶,或者充两个月视频会员。但比钱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东西。比如小区里几个女生合伙办的手工班,教小朋友做黏土娃娃。从准备材料到示范步骤,她们得像小老师一样考虑周全。有个叫雯雯的姑娘悄悄告诉我,第一次被喊“老师”时,手心都在冒汗。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放心让孩子去尝试。担心耽误功课啦,觉得社会太复杂啦……这些顾虑都很实在。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兼职就是帮街坊邻居照看宠物、辅导低年级作业这类轻量级的活儿。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比如限定在周末两小时内,或者把兼职内容和兴趣结合。
我遇到过在咖啡馆学拉花的初中生,他说看着牛奶变成树叶形状时,比解出数学题还有成就感。这种体验,大概是课本给不了的。虽然拉花练习用的都是过期牛奶,但他端出第一个成功作品时,整个后厨都跟着鼓掌。
话说回来,绵竹初中生一小时50元的报酬标准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这和本地生活水平有关。在县城里,这点钱刚够带两个朋友吃顿牛肉面,但又足够买本周杰伦的二手专辑。对雇主来说,这个价位请不到长期工,请学生帮忙倒是刚好。
观察下来会发现,这些尝试兼职的孩子身上发生着微妙变化。以前买游戏皮肤眨眼就付款,现在会掂量着:“这得要站两小时柜台呢。”那种对劳动价值的切身感受,比家长说教一百遍都管用。有个在菜鸟驿站帮忙的男孩说,他现在特别理解爸妈加班回来的疲惫。
当然啦, moonlighting 也不是全然美好。有孩子接太多活导致上课打瞌睡,也有遇到结账时讨价还价的雇主。这些经历本身就像安全绳保护下的登山课,摔不重,但能学会看路。重要的是大人得在旁边看着,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因噎废食。
现在经过学校周边的便利店,常能看见穿校服的学生在认真码放饮料瓶。夕阳透过玻璃门,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那画面突然让人意识到,这些半大的孩子,正在用自己方式触碰真实世界的轮廓。或许某天,这段绵竹初中生一小时50元的经历,会成为他们青春相册里特别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