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周边200元爱情在哪
老街转角的老茶馆
老王把搪瓷缸子往竹桌上一搁,带着叁分调侃七分认真问我:“你说,奉化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我正要答话,隔壁桌的大爷插嘴:“200块?现在电影院两张票都不够!”茶馆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可笑着笑着,大家都沉默了。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溪口菜市场遇见的事。天刚蒙蒙亮,卖豆腐的老陈正收摊,他老伴拎着保温桶过来:“趁热吃,荠菜肉馅馄饨。”老陈掏出手帕给她擦汗,那手帕洗得发白,边角都起毛了。我后来才知道,那手帕是叁十年前他们谈恋爱时,老太太在供销社花两块五毛钱买的。现在他们儿子在杭州当程序员,老两口守着豆腐摊,一天挣不到二百,可每天早上那碗馄饨的热气,能把整个菜市场都熏得温柔起来。
上个月在莼湖镇,我碰到开叁轮车的老周。他每天跑镇上到城区的线路,收费二十。那天下午他提早收工,特意绕到西街糕点铺,买了两块桂花糕。用红纸包着,小心揣在怀里。他嘿嘿笑着:“我家那口子就好这口,年轻时候穷,现在还是穷,但五块钱的桂花糕管够。”他媳妇在服装厂做工,手指常被针扎得通红。老周说等攒够钱,给她开间小裁缝铺。这个梦想值多少钱?他们从没算过。
但也见过另一种样子。表妹在银泰城甜品店打工,说常看见年轻情侣为“该点38的杨枝甘露还是28的奶茶”争执。有回男孩愤然离席,女孩对着两份融化了的冰淇淋发呆。表妹送了她份布丁,女孩哭着说:“姐,他连二十块的差价都不愿让。”后来表妹说,那女孩嫁了个愿意给她办叁万块婚礼的人,但结婚那天,她盯着婚礼蛋糕看了很久,就是表妹教她做的,成本不到两百。
夜市摆摊的阿娟告诉我个秘密。她卖头绳,十元叁条,有对中学生每周五都来。男孩总是数好多硬币,挑最亮的颜色。阿娟说看着他们从校服走到婚纱,去年两人带着孩子来逛夜市,还在她摊前合影。那张照片现在挂在阿娟的推车把手上,相框是塑料的,值不了二十块。
其实真要找200元爱情,得去那些闪着生活光泽的地方。比如早餐摊上分食一碗豆浆的老人家,工地门口互相夹菜的建筑工夫妻,还有深夜里亮着“出租屋简餐15元”灯牌的小店。这些瞬间拼凑成的日子,比任何昂贵礼物都结实。就像老陈的豆腐摊,每天收摊时,老伴总会给他留盏灯。那盏灯不要钱,但照亮了他二十年回家的路。
昨天路过奉化剧院,墙上贴着褪色的越剧海报。看门的大爷说,叁十年前他在这里认识老伴,两张票八毛钱。现在剧院翻新了,票价涨到八十,可他老伴还是每周叁午后来听戏,雷打不动。大爷说着掏出老年机:“她刚发短信说炖了排骨汤,问我几点回。”那个黑白屏幕的手机,最多值两百。
所以要是还有人问周边200元爱情在哪,我会让他去老街转角的修鞋铺看看。修鞋匠老董总在工具箱里放个铁盒,里面装着妻子年轻时的照片。有人出叁百想买那个铁盒,老董摇头:“这盒子陪我修过叁万双鞋,每双鞋都有故事,你买不起。”他说等攒够钱,要带老伴去看真正的海。其实他们住在象山港边上,天天都能听见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