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
最近在小区门口,总能听见几个家长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哎,你给孩子订了那个电话服务没?”“订了呀,不然怎么办?”凑近了才听明白,原来他们说的是最近在寿光初中生圈子里特别火的一个事儿——寿光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这可不像我们小时候那种插卡用的公用电话,而是一种专门为学生提供的定时通话服务。
我一开始也挺纳闷,现在哪个孩子没个智能手机?微信视频不香吗?为啥非要花钱打电话?后来跟我邻居家正上初二的小浩聊了聊,才算摸出点门道。小浩一边摆弄着篮球,一边跟我说:“叔叔,你不懂。我们同学之间用这个,主要是因为‘干净’。”看我一脸疑惑,他补充道:“就是没有乱七八糟的推送消息,也不会聊着聊着就被短视频吸引走。就是纯打电话,说完了就挂,特别专心。”
这电话到底怎么用?
仔细打听了一下,这个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操作起来还挺简单的。它不是一张电话卡,更像是一个会员服务。孩子们通过一个专门的平台注册,充值100元,就能获得一个专属号码和总共叁个小时的通话时长。这个时长可以自由分配,可以一次打完,也能分好几次用。
有意思的是,这个服务有个挺贴心的设计——通话对象是有限制的。通常只能打给事先在平台备案的几个号码,比如家长的手机、要好的同学,或者班主任的电话。这种设计一下子就让家长们放心了不少,既避免了孩子乱交网友,又能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联系上。
王姐的儿子小杰就用这个服务快一个学期了。她跟我说:“以前给孩子手机,总担心他偷偷玩游戏,或者跟不认识的人聊天。现在好了,他这个专属号码就只能打给我、他爸,还有两个经常一起学习的同学。每个月一百块钱,既锻炼了他自己管理通话时间的能力,我们也省心。”
为什么偏偏是电话?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视频通话这么发达的今天,这些00后的孩子们反而重新爱上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通话方式。小浩跟我说了个挺特别的理由:“有时候写完作业累了,躺在床上跟同学打个电话,聊聊今天班里发生的趣事,或者讨论一道数学题,不用在意自己形象好不好,也不用强打精神对着摄像头笑,特别放松。”
而且啊,这种纯粹的通话好像更能让他们专注在聊天内容本身。不会像用社交软件那样,正说着话呢,突然弹出来个消息,或者被推荐的内容吸引走,结果聊了半天才发现早就跑题了。
我还注意到,这个服务的时间设定也挺巧妙的——叁小时。分摊到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大概六分钟。这个时间长度刚好够维持必要的社交,又不会耽误学习。孩子们得自己规划,什么时候打电话,打多久,跟谁打,无形中也在学习时间管理。
李老师的女儿也在用这个服务,她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女儿现在打电话前都会先想好要说什么,不像以前视频聊天那样漫无目的地闲扯。因为她知道通话时间有限,反而更珍惜每次通话的机会,聊天质量也高了。”
当然啦,任何新鲜事物都难免有些争议。有的家长觉得,现在网络电话这么便宜,专门花100块钱买叁个小时的通话服务不太划算。但也有的家长认为,这种有限制的服务反而更让人放心,花钱买个省心,值了。
我在想,这个寿光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可能正是因为它找准了一个平衡点——既给了孩子们一定的通讯自由,又让家长能够放心。在这个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时代,有时候适当的限制,反而成了一种贴心的保护。
看着孩子们用这种“复古”的方式保持联系,倒让我想起了我们那个年代,抱着座机跟同学聊天的时光。那时候,我们也得算计着电话费,也珍惜每一次通话。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好像又悄悄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