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陇南小巷情缘何处寻
记忆里的青石板路
那天翻旧相册,忽然看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陇南老城区那条我们走了无数遍的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探出几枝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我对着照片发了好一会儿呆,心里冒出个问题:陇南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这问题像巷口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在心里越拉越长。
表姐就是在这样的巷子里遇见姐夫的。那会儿她抱着一摞刚买的书从巷子经过,拐弯时和骑自行车的他撞个正着。书散了一地,两个人蹲在地上捡,指尖碰在一起时都红了脸。后来表姐说,那天巷子里的蝉鸣特别响,响得能盖住心跳声。他们没留联系方式,可巧的是隔周在同一个巷口又遇见了。现在每次回陇南,表姐还会指着那个拐角说:“就是这儿,差点没把我新买的《围城》摔坏了。”
巷子里的日子慢得很。清晨能听见邻居家收音机咿咿呀呀唱秦腔,傍晚家家户户飘出饭香。王奶奶总是在下午四点准时坐在巷子中间那把竹椅上,她说这个位置能最早看见老伴下班回来的身影。果然,不过一刻钟,李爷爷提着菜篮子出现,篮子里总装着王奶奶最爱吃的豆腐。六十年的婚姻,他们把日子过成了巷子本身——弯弯绕绕,却总能通向想去的地方。
去年冬天再回陇南,发现不少老巷子在改造。施工的师傅说这些巷子太窄了,消防车都进不来。可站在巷口,我忽然想起初中同学小敏。她嫁到了省城,每次回娘家一定要来这条巷子走走。她说大城市的地铁路线图密密麻麻,可没有一条能通到记忆深处。她在这条巷子里等了叁年,终于等到那个去外地闯荡的男孩回来。婚礼上她说:“我知道他会回来的,就像我知道巷子尽头那盏路灯,不管多晚都会亮着。”
巷子其实不长,从这头走到那头不过十来分钟。可就是这样短的距离,装得下太多故事。张大叔的理发店开了叁十八年,他说见证了多少对年轻人从相识到成家;巷尾那家甜醅子铺,总能看到老两口分一碗,你一口我一口。这些细碎的画面,拼成了巷子独有的温度。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习惯在咖啡馆、电影院。可巷子里的爱情别有味道——它藏在邻居大妈关切的眼神里,藏在共同走过无数次的青石板上,藏在那句“下班啦”的寻常问候中。这种感情不轰轰烈烈,却像巷子墙根的苔藓,悄无声息地生长,经年累月便绿了一片。
前些天偶然听到邻家女孩在巷子里打电话,语气带着撒娇:“那你来找我嘛,就在我们常走的那条巷子。”声音渐渐远去,我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忽然明白,陇南小巷情缘何处寻这个问题,或许本来就不需要答案。它就在午后的光影里,在擦肩而过的微笑里,在每一个平凡却温暖的瞬间。
巷子要改造了,据说会保留原来的风貌。这样挺好,那些藏在砖瓦间的故事还能继续讲下去。下次回去,我大概还会在黄昏时分去巷子里走走,听着谁家窗口飘出的炒菜声,闻着空气中淡淡的炊烟味。这人间烟火,最是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