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茶香课堂体验
教室窗边的电陶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白瓷盖碗里飘出清雅的兰花香。这节课有点特别——讲台上没有粉笔灰,取而代之的是茶则里蜷曲的翠色茶叶。
穿亚麻衫的老师轻轻晃着公道杯:“看这茶汤,像不像昆玉河清晨的阳光?”坐在第一排的女生凑近闻香,眼镜片上瞬间蒙了层水雾。她后来告诉我,那天尝到的碧螺春,让她想起小时候外婆总用玻璃杯泡的茶,只是那时不懂什么叫“回甘”。
当茶香漫过教科书
说来也挺新鲜,这门课居然要求大家带个人品茗杯。有个男生抱着篮球冲进教室,从背包掏出只粗陶杯时满脸得意:“看我这杯子,养了半个学期呢!”他演示怎么用杯壁温度唤醒茶汤,那专注劲儿比解数学题还认真。
窗外玉兰树正在落叶,一片叶子飘到茶席上,老师顺手把它夹进《茶经》里。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倒让不少同学低头记笔记——原来古人说的“一期一会”,藏在这样的秋光里。
最让人意外的是实操环节。平时总坐后排打游戏的几个男生,摆弄起茶具居然格外麻利。温杯、投茶、注水,手腕悬停的弧度像是练过书法。穿连帽衫的男孩盯着茶海自言自语:“这比打团战需要更稳的手。”
茶汤里的年轻心事
第叁次课学冲泡凤凰单丛,有个女生把茶泡苦了。老师却让大家轮流尝那盏琥珀色茶汤,说失败的滋味同样值得记住。后来她在作业里写:“原来有些苦涩,放凉了会变成甘甜。”
渐渐发现,每周四的茶艺课成了默契的放松时刻。隔壁班总迟到的姑娘现在提前来占位子,她说等着水沸的那几分钟,刚好能放下手机发会儿呆。有次下雨,二十多道茶气在教室里蒸腾,恍惚间像置身山间茶园。
最近他们在学普洱茶饼的撬茶技巧。有个左撇子同学发明了斜角入针法,被老师夸赞有巧思。茶针撬开压制多年的茶叶时,陈香扑鼻的瞬间,总让人猜想这片叶子在云南山里经历过多少个雨季。
现在经过叁楼走廊,常能看见教室柜子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学生品茗杯。有只青花瓷杯沿留着浅浅的茶垢,主人给它系了根红绳——据说每次用它喝茶,都能想起第一次不会握杯被烫手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