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贵溪学生一小时50陪孩子
最近在小区布告栏看到个挺新鲜的广告:“贵溪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往下翻翻,还有类似“贵溪学生一小时50陪孩子”的纸条。说实话,刚看到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年头连初中生都开始搞副业了?
我家对门李姐上周末还真试了试。她家小宝正读叁年级,平时写作业能磨蹭到晚上十点。那天来了个穿校服的女孩子,瘦瘦小小的,挎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李姐说那孩子进门先鞠了个躬:“阿姨好,我叫小琳,来陪小宝写作业。”
意想不到的效果
结果你猜怎么着?平时要写叁小时的作业,那天五十分钟就搞定了。小琳有套自己的办法——她让小宝把作业分成“快跑题”和“慢走题”,简单的题目比赛谁先算完,难的就画图讲解。最神奇的是这孩子会模仿动画片角色讲数学题,把除法变成猪猪侠分金币。小宝现在每到周末就惦记着“小老师”什么时候来。
后来跟小琳聊天才知道,她是贵溪中学初二学生,家里奶奶常年吃药。本来想去奶茶店打工,但未成年人家不要。现在每周帮叁个孩子辅导作业,赚的钱刚好够买奶奶的降压药。她说班上还有同学在小区教跳绳、陪练钢琴,都是这个价。“我们没教师资格证,但最懂小孩子心思呀。”她笑的时候露出牙套,阳光下亮晶晶的。
这种模式在家长圈悄悄传开了。比起时薪两百起的专业家教,初中生陪学更像“大孩子带小孩子”。王叔叔家的双胞胎最近数学进步了二十多分,他说关键在于:“那些大学生家教总爱说‘这题很简单’,可初中生刚熬过小学没几年,最明白孩子卡在哪儿。”
藏在五十元背后的温度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不是变相加重孩子负担吗?我特意问了小琳,她扳着手指算给我听:每周总共花六小时,既不影响学习还能实践课堂知识。有次教小朋友英语对话,自己口语考试居然多拿了十分。“给奶奶买药时,能用自己的钱,感觉特别踏实。”
现在贵溪几个小区形成了趣味的“陪学圈”。初中生们之间会交流经验,哪个年级的作文怎么教,哪种游戏能让拼音变得好玩。孩子们有了学习的伙伴,初中生们则提前体会了赚钱的不易。那张写着“贵溪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纸条,或许正是生活教给他们的第一课。
昨晚散步看见小琳牵着小宝从便利店出来,两个孩子举着冰淇淋有说有笑。暮色里两个身影被路灯拉得老长,渐渐融进万家灯火中。这五十元一小时的约定,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辅导,成了城市夜晚最温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