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共青城哪里有小巷
今天在小区门口碰到个问路的阿姨,她拿着手机直发愁:“小伙子,你知道共青城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我这导航绕来绕去都找不到。”这话让我愣了下,站小巷?仔细琢磨才明白,阿姨想问的是那些容易错过的小街巷。
其实在共青城找小巷挺有意思的。新城区的道路宽敞明亮,但要说真有味道的,还得是老城区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比如农贸市场后头那条青石路,两边是有些年头的樟树,夏天走在那儿特别阴凉。早上经常能看到老人家坐在门口摇蒲扇,小卖部门口总有几桌下棋的。
巷子里的烟火气
要说共青城哪里有小巷值得转转,我首推江浙路那片。记得有次傍晚路过,正好闻到谁家在做红烧肉,那香味顺着巷子飘出来,馋得我都走不动道。巷口修鞋的老师傅在那儿摆了二十多年摊,手上磨的都是茧子,但手艺真没得说。我上次拎了双开胶的运动鞋去,他叁两下就收拾得跟新的一样。
这些巷子看着普通,里头藏着不少好东西。像那个总躲在梧桐树后面的旧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店里永远飘着墨香。有回我在那儿淘到本八十年代的共青城地图,发现现在的好多大马路当年都是田间小路呢。
不过现在找巷子确实得费点劲。上次朋友来玩,非让我带他去看看真正的老巷子,我们在几个新建的小区周边转悠了好久。后来还是靠问路,才找到纺织厂老宿舍区里那些带着红砖墙的巷子。墙头的牵牛花开得正旺,几位大妈坐在巷口摘菜闲聊,那场景就像回到了二十年前。
现在城市建设快,有些老巷子确实不好找了。前两天路过少年宫旁边,发现去年还在的一条巷子,今年已经变成了停车场。但好在像人民路支巷那样的地方还保留着,青石板路磨得发亮,下午总能看到猫在墙头打盹。
要说怎么找这些巷子,倒是有个小窍门——跟着本地老人的脚步准没错。早上七八点的时候,看那些提着菜篮子的老人家往哪儿走,跟着他们往往能发现些有意思的小巷。这些巷子可能不起眼,但总能看到晾在竹竿上的衣服飘啊飘的,闻到各家各户做饭的香味。
记得有回我在这样的巷子里迷了路,反而意外发现了个做竹编的手艺人。老师傅坐在自家门槛上编篮子,手法熟练得跟变戏法似的。他说这条巷子他住了五十多年,每块石板都熟悉得很。这样的相遇,在宽阔的大马路上可遇不着。
所以啊,要是有人问起共青城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我总会建议他们抽个周末的下午,别开车,就慢慢在老城区走走。转角的杂货店,墙角的牵牛花,还有那些坐在巷子口聊天的老街坊,这才是共青城最真实的样子。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皱纹,记录着时光的故事,等着有心人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