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98场体验分享,醴陵98次活动感受记述

发布时间:2025-11-04 02:23:01 来源:原创内容

初入现场

醴陵98场活动开始前,我坐在观众席搓着手,心里直打鼓。这场面比想象中热闹多了,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釉料气味——到底是瓷都啊,连活动都带着本地特色。灯光暗下来时,旁边大姐碰碰我胳膊:“快看,要开始了!”

开场节目就把我震住了。演员们穿着青花瓷纹样的衣服,在台上转圈起舞,像一群会走路的瓷器。背景音乐里夹杂着清脆的瓷片敲击声,叮叮咚咚的,特别有意思。我伸长脖子往前探,想看清他们衣服上的纹路是不是真的醴陵釉下彩。

那些难忘的片段

中间有个互动环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工作人员搬上来几个还没上釉的素胚,邀请观众上去试试。坐我前排的小姑娘被选上了,她拿着画笔手都在抖。指导老师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她慢慢放松下来,画了几朵歪歪扭扭的小花。虽然简单,但那种专注劲儿,把大家都看入神了。

说起醴陵98场体验,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年轻设计师的作品。他们把传统釉下彩和新潮款式结合,做出了会发光的瓷器,还有能变色的茶具。有个小伙子介绍他的作品时,话说得磕磕巴巴,可一谈到设计理念,眼睛立马亮了。我在底下偷偷给他竖大拇指,虽然他不知道。

活动快结束时放了段视频,是98位老匠人一起绘制巨型瓷板的纪录。镜头推近,能看到他们手上深深的纹路,和瓷坯上的细腻画面对比鲜明。背景音里只有画笔划过瓷面的沙沙声,那种专注,让原本有些吵闹的现场渐渐安静下来。

散场后我在展厅多待了会儿,正好遇见上午画素胚的那个小姑娘。她拉着妈妈在一件展品前站了很久,那是个画着缠枝莲纹的将军罐。她小声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学画瓷。”她妈妈摸摸她的头,没说话。展厅的灯光柔柔地照在那些瓷器上,泛着温润的光。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场醴陵98次活动感受记述起来,最打动我的不是多精彩的设计,而是那种把手艺传下去的劲儿。就像现场那位老艺人说的,瓷器嘛,要经过烈火烧制才能成器。这话听着是说瓷,细想又觉得在说别的什么。

现在偶尔看到书架上那个活动纪念杯,还会想起那天的场景。杯子是普通的白瓷,但底部印着“98”字样,提醒着我那次特别的经历。有时朋友来家里做客,拿起杯子端详,我就能顺理成章地打开话匣子:“说起这个杯子啊,那次在醴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