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哪里有200元爱情,可克达拉200元爱情何处寻
那晚在青年路大排档
老王嘬着啤酒突然凑过来:“你说咱们可克达拉这地方,真有传说的200元爱情吗?”我差点被花生米呛到。这话要从叁个月前说起,当时我在城南老街修手机,听见两个小姑娘边等奶茶边嘀咕:“虫虫商场四楼电玩城,200块能玩出感情呢。”
后来我特意跑去转悠。抓娃娃机前站着对情侣,男孩连续投了二十个币才夹到丑兔子,女孩笑得比旁边儿童乐园的彩灯还亮。算下来可不就差不多200块?转角又看见穿校服的男生女生合买一杯奶茶,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喝,手里还攥着刚买的电影票根。那时候我突然觉得,或许200元爱情说的不是具体价格,而是在这座小城里,年轻人用有限预算创造温暖的默契。
城西葡萄架下的夜市更是个好例子。卖耳环的姑娘告诉我,常有个小伙子每天来买15元一对的耳钉,连续来了两周。最后那天他红着脸说:“其实我耳朵没耳洞,就是...就是想找你说话。”现在姑娘的摊位上永远摆着那七对没拆封的耳钉,而小伙子每晚都来帮她收摊。他们之间最贵的礼物不超过50块,却比很多贵重物品更让人心动。
说到可克达拉哪里有200元爱情,我邻居张阿姨的作法更有意思。她儿子相亲时,姑娘故意选在烧鹅饭餐厅见面,两人吃了98元的双人餐。后来才知道,姑娘是觉得“舍得放下架子吃大排档的男人才实在”。现在他们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结婚照还是在人民公园自己拍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随便看场电影都要百来块,200元真的够吗?我在饺子馆见过一对老夫妻,老爷子的退休金卡永远放在老太太兜里。每次结账都看见老太太仔细数着零钱,老爷子就在旁边憨笑:“你管钱我放心。”他们这辈人把200元过成了柴米油盐里的浪漫,比现在很多天价礼物实在多了。
记得有回在24小时便利店值夜班,凌晨叁点进来两个年轻人。男孩用最后50块钱买了关东煮和暖宝宝,女孩冻红的手一直揣在他衣兜里。他们坐在窗前等首班公交车,玻璃上的雾气映着两张年轻的脸。那个画面让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总有人打听可克达拉200元爱情何处寻——不是真的要找标价200元的感情,而是想遇见能把200元过得像200万那样珍贵的人。
其实在儿童公园东门,每天傍晚都有个卖棉花糖的大爷。他总笑呵呵看着小情侣们分吃棉花糖:“我这5块钱的生意,见证的感情比婚姻登记处还多哩。”转着竹签的手稳当得很,就像这座小城里慢慢发酵的日常。或许当我们不再纠结具体数字时,反而能看见生活原本的样子。
现在经过青年路烧烤摊,常能看见老王和他媳妇。有次我故意问:“找到200元爱情秘诀没?”他举着孜然肉串笑:“哪要什么秘诀,这顿128,剩下72块正好给她买明天早餐。”烤架上的炭火噼啪作响,像在给这话打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