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座小叙
乐清女子学院后街有条不长的小巷,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每到下午叁四点钟,总有叁叁两两的学生挽着书包往巷子深处走。我第一次跟着她们找到那家叫"竹影"的茶室时,木门上的铜铃正叮当作响。
穿棉麻裙子的老板娘从茶台后抬起头,手里还握着个青瓷茶壶。"新来的?"她说话时眼角有细密的纹路,像浸过茶水的宣纸。我点头的工夫,她已经往白瓷盖碗里投了把金骏眉,热水冲下去的瞬间,蜜香混着果香忽地蒸腾起来。
茶香里的年轻脸庞
临窗的位置坐着两个女生,茶桌上摊着素描本和《中国茶史》。扎马尾的姑娘正捏着茶筅打抹茶,手腕起落间带着某种韵律。"教授说宋代点茶要七汤七点..."她说话时鼻尖沾了点茶粉,旁边短发女生笑着递过纸巾。阳光透过竹帘把影子投在她们肩上,那抹茶沫的翠绿竟比春日的柳芽还鲜亮。
老板娘送来茶点时轻声说:"这些孩子啊,把喝茶当成功课来做。"她掀开我桌上的陶泥炉,往里面添了块炭火,"可人生有些滋味,本就不在课本里。"
后街喝茶这件事渐渐成了习惯。有时是雨天窝在角落读半本书,有时看着穿院服的女生们讨论茶艺表演的队形。她们会把手机架在茶海上拍惫濒辞驳,镜头扫过插着玉兰枝的龙泉青瓷瓶时,总会特意停两秒。
炭火上的岁月滋味
某个暮春傍晚,茶室来了位戴玳瑁眼镜的老先生。他从帆布包里取出自带的老白茶,老板娘默契地端来红泥小炉。梧桐絮飘进窗棂时,他正往紫砂壶里注水:"这饼茶存了十二年,正好是她们入学那年的。"
后来才知道老先生是退休的文学系教授。他转动着温热的茶杯说:"看着这些孩子在茶桌前从慌张到从容,就像看茶叶在盏中舒展。"巷口传来女子学院下课的钟声,他笑着把茶汤分进品茗杯,"时光都泡在茶里了。"
现在我去学院后街喝茶总爱坐在茶台边。看着老板娘如何根据节气换茶单,春天备着明前龙井,入冬就煨起陈皮普洱。茶座小叙的时光里,听过毕业生回来拍婚纱照的喜讯,也见过大一新生因为想家红着眼圈来讨杯桂花乌龙。
铜铃又响时,夕阳正把最后一道金边描在茶柜的搪瓷罐上。几个女生相约明天早点来占位置,说要练习无我茶会的布席。她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槐树下,而满室的茶香还在梁间悠悠打着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