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附近大泡的电话,洪湖旁大泡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2025-11-03 12:48:34 来源:原创内容

那个让人又爱又愁的大泡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我开车经过洪湖风景区周边那条新修的柏油路,突然看见路边田埂上冒着一股白烟。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是哪儿着火了。停下车走近一看,好家伙,地面裂开一道口子,噗噗地往外冒水泡,周围还聚着几个看热闹的乡亲。

“这泡泡冒了有阵子啦!”穿着蓝布衫的大爷用脚尖点了点湿漉漉的地面,“刚开始就拳头那么大,现在能有个洗脸盆大小。”旁边挎着菜篮的大婶接话:“可不是嘛,我家菜地都给淹了半边,说是温泉吧,闻着又带点铁锈味。”

我蹲在咕嘟咕嘟响的水坑边琢磨,这情况确实挺特别。要说洪湖这一带地下水资源丰富是不假,可这种持续喷涌的地质现象还真不多见。掏出手机想找管理部门反映,结果愣是没搜到具体的负责单位。你说要是游客看见这片景象,既想了解成因又担心安全隐患,该找谁问去?

后来连续叁天下班我都绕路过来观察。发现水泡范围在慢慢扩大,有天清晨还碰到两个拿着采样瓶的技术人员。穿橘色工装的小伙子说他们也是接到群众反映过来的,初步判断是深层承压水沿断裂带上升形成的天然喷泉。

“那这该怎么处理呢?”我递了根烟过去。老师傅摆摆手,盯着翻涌的水花皱眉:“首先得做水质检测,万一是工业污染就麻烦了。不过现在最头疼的是——附近村民老往这儿扔垃圾,说能堵住泉眼。”

这话倒是提醒了我。上次看见几个小孩往水泡里扔石子比赛,多危险啊!要是能有块警示牌,再附上个紧急联系电话该多好。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要么打12345市民热线,要么在微信群里蔼村干部,效率实在太低。

记得前年邻县也出现过类似现象,当时地质队立了块铁牌子,蓝底白字写着“地质异常区监督电话”。现在洪湖附近这个大泡,是不是也该有个专门的沟通渠道?毕竟这既涉及地质监测,又关系到农田保护,或许还得考虑旅游开发价值。

昨天路过时看见有人用红色警示带围起了那片区域。问围观的王大伯才知道,前天有辆电动叁轮车差点陷进松软的泥地里。他拉着我说:“你要认识上面的人,赶紧帮我们反映反映。至少留个值班电话,这白天黑夜咕嘟咕嘟的,心里不踏实啊!”

我翻着手机通讯录犯难。国土局管地质灾害,环保局管水质,文旅局可能还对开发感兴趣……这种跨部门的事,确实需要个协调机构。突然想起社区网格员上次提过,乡镇新设了“自然资源联合办公点”,说不定他们能统管这事。

今天早晨我特意去了趟镇上的办事大厅。值班姑娘在电脑前查了半天,最后给我写了个七位数的分机号:“您打这个电话试试,上周刚成立的应急处置小组。”虽然还没接通,但总算看见点希望。

站在重新围起来的警戒线外,我看着那个不停歇的水泡。阳光洒在翻涌的水面上,居然映出道小彩虹。或许在专业人士眼里,这不只是麻烦,也可能是了解地下水的活教材。关键是要让关心这件事的人,知道该找谁沟通。

暮色渐浓时,几个摄影爱好者架起叁脚架。穿马甲的大哥边调滤镜边嘀咕:“要是能立个介绍牌,注明管理单位电话,咱们拍起来也安心。”这话在理,既保护自然奇观,又消除安全隐患,两全其美的事,就看后续怎么推进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