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哪个学校的学生好约,江门哪校学生易结交
对于求学地点的另一种观察
这几天在网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人在问“江门哪个学校的学生好约”。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让我不禁思考起来。其实啊,大家真正关心的可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想在新的环境里多认识些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
我刚来江门读书那会儿,也曾经为怎么交朋友发愁。走在校园里,看着叁五成群的同学有说有笑,自己却一个人去食堂吃饭,那种滋味确实不太好受。不过后来我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哪个学校”上,而是我们主动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说到江门的高校,每所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比如五邑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各种社团活动特别丰富。我记得有一次路过他们学校,看到广场上正在办文化节,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表演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这种场合,随便聊上几句就能认识新朋友。
还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他们的专业技能比赛挺有名的。去年我陪朋友去看过一个设计展,展厅里同学们都很热情,会很认真地给你讲解作品背后的想法。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交换了联系方式。
其实吧,与其纠结“江门哪校学生易结交”,不如想想自己擅长什么。喜欢运动的可以去球场转转,爱看书的参加读书分享会,就算只是在学校论坛上发个一起自习的邀请,也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关键是要找到共同话题,这样交流起来才自然。
我认识的一个学弟,性格挺内向的,就因为加入了摄影社团,现在朋友遍布江门各个高校。每到周末,他们就约着去拍骑楼或者小鸟天堂,朋友圈里总能看见他们欢乐的合影。所以说,共同的兴趣才是最好的社交纽带。
在校园里,很多看起来偶然的友谊,其实都源于一方主动的问候。食堂排队时随口夸一句同学的衣服好看,图书馆里请教个问题,这些小小的互动都可能开启一段友情。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别太在意会不会被拒绝。
说到这儿,我想起去年在蓬江区的一个咖啡馆,偶然听到旁边桌几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讨论小组作业。他们就是因为参加市级比赛认识的,现在经常一起学习交流。这样的跨校友谊,不仅能认识新朋友,还能互相学习不同学校的优点。
其实每所学校都有活泼开朗的同学,也都有比较内向的同学。交朋友这件事,真的不能简单地说哪所学校更容易。就像我们常说的,缘分这种东西很奇妙,有时候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反而能遇到特别投缘的朋友。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只是为了“好约”而选择学校或交友对象,这样的关系往往也维持不了多久。真正能长久的朋友,都是因为叁观相近、兴趣相投,在一起相处舒服自然。
在江门读书这几年,我感觉这座城市的节奏挺适合慢慢相处。周末可以去叁十叁墟街逛逛,或者约上叁五好友去圭峰山走走。在这样的环境下,友谊就像煲汤一样,需要文火慢炖,急不得。
所以说啊,与其纠结哪个学校的同学更容易交往,不如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参加些真正感兴趣的活动,做真实的自己,这样吸引来的朋友才会更长久。毕竟,真诚才是最好的社交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