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男人喜欢的小巷子,男人钟情的扎兰屯小街
要说扎兰屯男人为啥对巷子情有独钟,这事儿还得从咱们这儿的气候说起。冬天零下叁十多度,西北风刮得人脸生疼。这时候谁不愿意钻巷子?两排老房把风挡得严严实实,屋檐下还能找到晒太阳的老哥们。夏天就更不用说了,柏油路晒得能煎鸡蛋,可一进巷子,青石板缝里都透着凉气。
老街坊们常在巷口那棵老榆树下摆象棋,马大爷每回下棋都要念叨:"这条巷子比我岁数都大,我爷爷那辈儿就在这儿乘凉。"确实,墙根儿那些磨得光滑的石墩子,哪个没听过叁代人的家常里短?
巷子里的烟火气
每天清晨五点半,豆腐坊的木门吱呀呀推开,热乎的豆香能飘出半条巷。卖烧饼的老李头总爱和买早点的街坊逗闷子:"今天这芝麻撒多了,得加你五毛钱。"说完自己先哈哈笑起来。这些细碎的热闹,大酒店门口的宽阔马路上可寻不着。
前年旧城改造,听说要拆了西边两条老巷子,王大伯在社区办公室急得直拍大腿:"这哪儿成!我爹留的剃头铺子在里头,你们拆了,让老主顾上哪儿找我去?"后来到底保留了下来,现在经过那巷口,还能看见王师傅给客人剃头时哼二人转的背影。
要说扎兰屯男人喜欢的小巷子,倒不是真图它有多宽敞。主要是那种拐个弯就能遇上熟人的踏实感,站在巷子这头喊一嗓子,那头准有人应声。去年张婶家小孙子发高烧,就是邻居们接力抱着孩子冲过叁条巷子送到医院的。
如今新城区的楼房越盖越高,可好多搬进电梯房的爷们儿,周末还是愿意溜达回老巷子。蹲在门墩上抽根烟,看邻居家晾的衣裳在巷风里摇摆,心里那份熨帖,怕是别处都给不了。
黄昏时分最是热闹。各家厨房的香味混在一起,谁家炖了酸菜,谁家炒了辣椒,老邻居鼻子一闻就晓得。偶尔有下班晚的骑车钻进巷子,车铃叮铃铃响着,惊起墙头打盹的野猫,却惊不散这份日复一日的温情。
这些弯弯绕绕的巷道,就像扎兰屯男人藏在心底的柔软。他们可能不善表达,但每次走进这熟悉的巷口,脚步自然而然就慢了下来。或许正因为这些男人钟情的小街窄巷,才让这座小城始终保有着动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