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区域被称作炮楼区

发布时间:2025-11-03 10:58:58 来源:原创内容

名字是怎么来的

说真的,第一次听到“炮楼”这个叫法,我愣了半天。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这种称呼?后来在学校周边转悠多了,才慢慢咂摸出点味儿来。喏,你从学校正门往东走,绕过那个总是飘着烤红薯香味的路口,再往前百米左右,就能看见几栋灰扑扑的筒子楼。这些楼有些年头了,外墙的水泥被雨水冲刷得一道一道的,阳台栏杆锈得发红,最显眼的是每栋楼顶都立着个方形水箱,远远望去,像极了战争年代那种孤零零的碉堡。

最开始是几个高年级的学长在聊天时提起:“走啊,去炮楼那边吃米线。”这名字就这么在学生中间传开了。你传我,我传他,现在连送外卖的小哥都门儿清:“炮楼叁栋201是吧?马上到!”这些楼里塞满了小餐馆、复印店、台球室,还有按小时计费的简陋自习室。晚上九点过后,整条街最亮的就是麻辣烫摊子那盏白炽灯,学生们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一边擦汗一边抱怨专业课太难。

这里藏着我们的青春

说到炮楼区,那可不止是个地名这么简单。记得大叁那年,我们宿舍老四失恋,就是在炮楼区那家叫“老兵”的烧烤摊,他啃着烤鸡翅,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老板什么也没说,默默送了盘花生毛豆。后来老四每次路过都要跟老板打招呼,说是患难之交。这种人情味儿,在崭新的商业区反而很难找到了。

炮楼区有家十年老店,老板娘总能记住熟客的口味。政法系那个总扎马尾的姑娘爱吃酸辣粉不要豆芽,体育系几个男生每次都要加叁倍辣。有次我去得晚,听见老板娘在打电话:“这批学生快毕业啦,下次再来可能就是带着孩子回来了……”她挂电话时眼眶有点红。这些细节,大概就是炮楼区让人惦记的原因吧。

现在那片地方据说要改造了,消息传了半年,学生们心情复杂。既希望环境能变好点,又怕那些熟悉的小店就此消失。上周我去买卷饼,摊主大姐边摊面糊边说:“真要拆了,我就去北门租个店面。”她往饼里多塞了根火腿肠,“你们以后回来,还能找着味儿。”

黄昏时分,炮楼区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复印店里机器嗡嗡响着,打印着毕业论文;网吧里传出键盘敲击声和年轻人的欢呼;奶茶店门口永远排着队,学生们讨论着晚上的社团活动。这片被戏称为炮楼区的地方,装着太多说不完的故事。它可能不够光鲜亮丽,但确实成了我们大学生活里,怎么也绕不开的一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