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附近低价女工何处寻
最近不少人在打听泊头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的事儿,说是在工业区附近能看到她们等活的身影。这事儿听着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谁愿意大冷天站街边讨生活呢?
路边等活的女工们
昨天路过老汽车站,确实看见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妇女蹲在路边,工具包搁在脚边。有个大姐搓着冻红的手说,现在工地活儿少,只好来这儿碰运气。问她们价钱,她苦笑着摇头:“能给五十就干,总比闲着强。”
菜市场后门常年聚着等零工的人。王婶在这蹲了叁年,她说以前都是八十起步,现在竞争太激烈。“装修队搬材料、小区保洁这些活儿,有人叁十都肯接。”她指着对面新开的劳务中介,“那里面登记要收中介费,咱们实在耗不起。”
劳务市场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天没亮就有人来占位置,手里举着“水电工”“刮大白”的纸牌子。老李跟我说,他们村好几个妇女现在专门做日结,“给超市理货、餐馆洗碗,哪有挑叁拣四的份”。
生活所迫的选择
在城北出租房区,碰到刚下工的张姐。她裤腿上还沾着水泥点,边说边掏出口袋里的馒头啃:“孩子上大学要钱,老人看病也要钱。咱没文化,只能卖力气。”问她附近低价女工何处寻,她指指西边的物流园:“那边凌晨招分拣工,就是得熬通宵。”
其实这些女工个个都是多面手。会贴瓷砖的刘姨上午在工地,下午就去给人带孩子。她撩起袖子给我看胳膊上的伤疤:“上次安装防盗窗划的,包工头给二百医药费就算了事。现在宁可接散活,虽然钱少但踏实。”
夜市摊主老周透露,他经常雇这些女工来串烤串:“计件算钱,手快的一晚上能挣六十。她们不爱说话,干活特别仔细。”说着递给路过的一位女工两个热包子,“都不容易,能帮就帮点”。
劳务中介小赵私下说,现在很多女工都通过网络接单了。他翻出手机里的微信群:“你看这个‘泊头零工群’,里面天天发招聘信息。不过要提醒大家,最好找签合同的正式工作。”
最近降温,看见等活的女工们凑钱买暖宝宝互相分发。穿蓝棉袄的大姐把热水袋塞给怀孕的同伴:“你双身子,别冻着了。”那场景让人眼眶发酸。这样的相互照应,成了寒冷冬日里唯一的暖意。
或许下次我们家里需要临时帮手时,可以多留意这些勤劳的身影。毕竟五十块钱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对她们却是一家人的晚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