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活动
“百名学子”的周末奇遇
上周末的大学城体育公园,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上百名从广州各高校赶来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聚到了一块儿。你说巧不巧?原本大家只是在网上随口一约,没想到呼啦啦来了这么多人。有提着画板的艺术生,有背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几个男生吭哧吭哧扛来了户外音箱,这场面,简直像打开了大学生活的万花筒。
活动的由头其实特别简单——几个社团负责人觉得周末老宅在宿舍打游戏太浪费青春,干脆在社交平台发了条“广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邀约。没想到这条随手发的消息像滚雪球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愣是来了乌泱泱一大片人。穿汉服的姑娘和玩滑板的少年站在一起聊天,准备考研的学长和刚入学的新生交换着联系方式,这种奇妙的混搭,怕是连组织者自己都没料到。
叁小时能发生什么?
说来也怪,就这叁个钟头,场地里慢慢冒出了好多自发的小圈子。东北角的空地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街舞擂台,几个男生随着节奏叠补迟迟濒别得正欢;西边的树荫下悄悄聚集起一群文学爱好者,有人念起自己写的诗,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最有趣的是,有几个理工科同学居然用树枝在沙地上画起了电路图,引得路过的人都凑过去看热闹。
我跟着摄影小组转了半天,听见个戴鸭舌帽的女生边调镜头边说:“原来我们学校对面那条巷子尽头有家超正宗的糖水铺啊!”她旁边穿条纹衫的男生接话:“可不是嘛!我刚刚还听美院的同学说,他们画室周末对校外开放呢。”这些藏在城市角落的小秘密,要不是今天这么一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发现。
那边羽毛球场地笑声不断,原来是几个陌生同学组了临时双打。刚开始配合得磕磕绊绊,不是撞到一起就是漏球,没过半小时居然打出了漂亮的配合。穿红色运动服的女生擦着汗笑道:“咱们这临时搭档还挺默契!”她刚认识的搭档从包里掏出矿泉水递过去:“主要是我刚才摸清你的打法了。”你看,年轻人熟络起来就是这么快。
意外的收获
活动快到尾声时,发生了个小插曲。突然下起的太阳雨让大伙儿慌慌张张往帐篷底下躲,挤在狭小空间里反而让气氛更热络了。有个男生从防水包里掏出尤克里里,轻轻拨弦唱起流行歌,渐渐变成了全场大合唱。雨滴敲打帐篷顶的声音混着青草香气,和年轻人的歌声缠在一起,这个画面可能会留在很多人记忆里很久。
雨停后收拾场地时,我看到许多人在交换联系方式。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正认真地把新认识朋友的社交账号存进手机,嘴里还念叨着:“下周末看展终于有伴了。”她身边戴眼镜的男生接话:“你要是有空,周叁晚上我们读书会正好聊你喜欢的那个作家。”
看着渐渐散去的人群,我突然想到,这个“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活动”最妙的地方,就是它没什么明确目的。不像那些正经八百的联谊要填资料,也不像学术会议要正襟危坐。就是给年轻人创造个见面的由头,剩下的交给自然而然发生的相遇。现在大家总爱说“社恐”,可你看今天这场面,年轻人哪里是真的抗拒交流,不过是缺个舒服的场合罢了。
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几个相约去吃晚饭的小团体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下一步计划。或许明天回到各自校园后,大家又会埋首于论文和考试,但至少这个下午,在这些年轻人心底播下了些不一样的种子——对于相遇的可能,对于打破圈子的勇气,对于广州这座城市里,原来藏着这么多有趣的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