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五常包小妹个人联系号码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前两天我在菜市场买米,听见两个阿姨在聊天,一个说:“你晓得五常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不?她家新米到了,得赶紧订。”另一个直摆手:“我只有她微信,每次抢都抢不上。”我当时就纳闷了,这个五常包小妹到底什么来头?
后来绕到粮油店门口,果然看见不少人围着。老板一边搬货一边喊:“别问号码了,人家不接陌生电话!要订米的扫码进群。”我伸头看了眼他指的那个微信群,群名赫然写着“五常包小妹个人联系号码”,底下成员都快满员了。有个大爷嘟囔:“去年还能打电话订呢,现在搞得跟抢演唱会票似的。”
从一口锅到一片田
趁着等找零的工夫,我跟老板搭话。他抹了把汗说:“包小妹啊?她家叁代都种这片地。最早是她奶奶挑着担子挨家送,后来她爸骑着叁轮车送货,到现在她弄了个冷链直送。”说着指了指墙上营业执照,“看见没?注册名就是‘五常包小妹’,真名反而没人记得了。”
隔壁摊主凑过来插话:“她家米确实不一样。煮饭时满楼道都香,米粒油亮亮的,嚼着还有点甜。”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台,那时候米饭出锅前总要掀开盖子让蒸汽扑一脸,现在电饭煲倒是方便,可总缺了那股子烟火气。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现在什么都能网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执着于找一个私人号码?可能不单是为了买米,更像在寻找某种确信——确信电话那头真有个包小妹在稻田边接电话,确信这米真是她看着长大的。
老味道的新烦恼
后来通过朋友到底要到了号码,但我没急着打。先翻了她朋友圈,最新动态是段视频:金灿灿的稻田里,有个穿水靴的姑娘正在测水温,配文说今年霜降早,得赶在月底前收割。底下几十条留言都在问新米什么时候上市。
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她不爱接陌生电话了。要是每天几百个电话打进来问同样的问题,确实够呛。听粮油店老板说,有回她手机掉水沟里了,第二天赶紧去办了个新号,结果老客户们口口相传,没半个月新号又爆满。
现在她学聪明了,弄了个公司微信,重要通知都在群里发。但老一辈顾客还是习惯打电话,说听到声音才踏实。有次有个老奶奶打通电话不说买米,先问今年她家燕子窝还在不在,包小妹还真陪着聊了十分钟。
这种人情味儿,大概就是机器客服永远替代不了的。虽然现在连买米都要“抢”,但想想能吃到当季新米,还能跟种地的人说上话,好像等待也变得值得了。
最近天凉了,又到吃新米的季节。我那个朋友昨天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包小妹今年搞了个预约制,把她个人联系号码存好,收割前会群发短信。我笑着把号码存进通讯录,备注写成“卖米的包小妹”,转念一想又删掉,改成了“五常种米的”。
到底打不打电话呢?还是再等等吧。好饭不怕晚,好米也应该值得等待。说不定哪天稻子割完了,她会主动发个消息来说:“新米下来啦,今年雨水好,米特别香。”那时候再下单,应该刚好能赶上第一锅新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