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学生通话50元叁小时服务
一个电话,一份陪伴
前几天,我在小区门口的布告栏上,看到一张用工整字迹写的小纸条:“奉化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陪您聊天,倾听烦恼。”下面还留了个电话号码。我当时就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现在的小孩,脑子都在想些什么呢?50块钱3个小时,这算下来一小时才十几块,比家教便宜多了。他们图个啥呢?
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这该不会是某种新型的骗局吧?或者就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但那张字条看起来又特别真诚。我站在那儿琢磨了好一会儿,好奇心最终还是占了上风。我决定,打个电话过去试试看。
电话接通了,那边传来一个略带青涩的男孩声音,听起来确实像个中学生。他有点紧张,但很有礼貌地说:“您好,请问您是需要电话聊天服务吗?”我问他为什么想做这个。他沉默了一下,然后慢慢说道,就是想听听不同的人讲故事,学校里生活比较单调,也想锻炼一下自己跟陌生人交流的勇气。他还老实交代,如果能赚到一点零花钱,那就更好了。
我们聊了差不多半小时。我问他学习,问他喜欢的游戏,也问他有没有什么烦恼。他聊到和爸妈偶尔会闹别扭,说到和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冷战,也兴奋地讲起他最喜欢的那门课。挂断电话后,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个“学生通话50元叁小时服务”,听起来好像是个买卖,但实际体验下来,更像是一次平等的、轻松的交流。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我们现在的生活,看起来联系方式那么多,微信、视频随时都能接通,但真正能安心说会儿心里话的人,好像反而变少了。成年人忙着工作,忙着应付各种琐事,心里的疲惫有时候都不知道跟谁讲。孩子们呢,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他们的想法和烦恼,大人又真的有耐心去听吗?
这个奉化的初中生,也许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我们很多人心里那块柔软的地方。他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通话服务,更像是一个树洞,一份简单的陪伴。没有人会指望一个孩子能给出多么深刻的人生建议,但正是这种不带评判的、真诚的倾听,显得特别珍贵。
后来我又想,这种“奉化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或许不只是个例。可能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年轻人,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试图连接这个世界。他们需要的可能不只是那几十块钱,更渴望被看见,被当成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我把这件事当个趣闻讲给几个朋友听。他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有人觉得这孩子有商业头脑,从小就知道赚钱;也有人感叹,现在的小孩真是孤独,居然要用这种方式找人聊天。但我们都承认,在被各种础滨客服和推销电话包围的今天,能接到一个纯粹想跟你聊聊天的人类电话,感觉还真不赖。
我不知道这个“学生通话50元叁小时服务”会持续多久,那个男孩以后会不会因为学业压力而停止这项“业务”。但这段奇妙的通话经历,确实让我有了一些改变。我现在跟家里的小辈说话时,会更有意识地放下手机,认真听听他们那些听起来可能很“幼稚”的想法。因为我知道,认真的倾听,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