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榕城两百元的情感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3 06:02:20 来源:原创内容

榕城夜雨中的小吃摊

福州入夜的凉意混着鱼丸汤的热气,在路灯下织成一片白雾。阿明把叁轮车支在巷口,锅铲在铁板上刮出刺啦刺啦的响动。这是他来榕城的第叁年,总想着攒够五万块就回老家娶媳妇。

“老板,两份海蛎煎。”穿碎花裙的姑娘在摊位前跺了跺脚,“这么晚还出摊呀?”阿明抬头时,正撞见她弯弯的眼睛,像极了老家屋后的月牙泉。

两百元的约定

后来姑娘常来,总点海蛎煎。有回雨特别大,她浑身湿透站在棚子下,阿明递过热汤时触到她冰凉的手指。“我叫小月。”她突然说,“在茶亭街服装店做工。”那晚阿明少收了十块钱,小月执意不肯,最后还是把纸币迭成方块塞进调料罐缝隙。

直到立冬那天,小月红着眼圈来吃最后一份海蛎煎。“家里催我嫁人,”她搅着碗里的红薯粉条,“明天就去相亲了。”阿明锅里的油溅到手背也没察觉,他突然解开围裙口袋:“我存了两百块,能不能...请你看场电影?”

中洲岛的海风

他们终究没看成电影。那两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变成了登鼓山的缆车票和茉莉花茶。小月在山顶指着闽江对岸:“听说那儿要建全省最高的楼。”阿明攥着喝完的矿泉水瓶,突然说:“等我签下庙口夜市固定摊位,一天能赚现在叁倍。”

江风把小月的马尾辫吹得扬起来,她拆开刚在观景台买的鼓山酥糖,掰了大半塞给阿明。包装纸上印着“福州特产”四个字,被手心的汗洇得有些模糊。

十字路口的绿邮筒

后来庙口夜市真的有了阿明的铺位,小月却嫁去了闽南。有回她寄来明信片,说婆家开的茶叶店也卖福州茉莉花茶。阿明把明信片塞进铁皮盒子,里头还留着当年买缆车票找零的七块硬币。

现在经过茶亭街,他总要看两眼那个绿色的邮筒。当年小月往里头投递婚帖时,他正好骑着叁轮车经过,车斗里装着新进的二百斤地瓜粉。

今年春天特别潮,装硬币的铁盒生了锈。阿明在整理摊位时翻出它,突然发现七枚硬币中混着颗褪色的塑料星星,正是当年小月钥匙扣上掉的那颗。庙口的霓虹灯透过塑料星星的缺口,在掌心投下小小的光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