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附近暗巷位置询问
巷口那盏昏黄的灯
昨天室友小陈晚上十点多给我发微信,带着一连串抓狂的表情:“你知不知道栖霞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我导航绕了叁圈都没找着那条传说中的小吃街!”这话让我忍不住笑出声。同样的困惑,我大叁那年也经历过。刚搬来这边住的时候,总听本地同学神秘兮兮地说“巷子里那家烧烤绝了”,可真要问具体位置,得到的回答总是“就那个红绿灯右转再左转的巷子呗”。
说起来,栖霞大学城这片确实挺有意思。明明主干道灯火通明,可一转身钻进岔路,就像换了个世界。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藏在居民楼之间,白天看着普普通通,一到晚上就热闹起来。我第一次认真找这些巷子,还是大二期末考完那个晚上。跟着手机地图在居民区转悠,明明显示目的地就在眼前,可面前不是围墙就是紧闭的单元门。
后来还是在便利店买水时,老板娘给我指了条明路:“你顺着超市旁边那个理发店往里走,看到绿色铁门就往右拐。”这么一套操作下来,果然柳暗花明——整条巷子飘着食物香气,铁板烧的滋啦声、炒饭颠锅的铛铛声此起彼伏。这种地方确实难找,别说导航了,就是老生给新生指路,都得配上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
其实现在想起来,这些巷子的位置询问起来麻烦,反倒成了种特别的体验。就像玩解谜游戏,要穿过晾着衬衫的楼道,绕过停满电动车的拐角,最后在某个不起眼的转角突然遇见烟火气十足的小天地。上个月带我表妹来找巷子里的裁缝铺,她又是在同样的位置迷路,急得在家庭群里发语音:“你们说的那个巷子到底在哪嘛!”
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巷子,渐渐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期末熬夜后必去的豆浆油条摊,开在居民楼一楼的旧书店,还有那家永远要排队的麻辣烫...它们散落在这些迷宫般的巷弄里,成了校园生活之外的秘密基地。有时候觉得,这些需要反复确认位置的巷子,像极了大学生活本身——总是在摸索中慢慢找到方向。
昨天给小陈回消息时,我特意发了段语音:“你走到第二个红绿灯别过马路,看到修自行车摊后左转,巷口有棵歪脖子树的就是。”说完自己都笑了,这描述方式和当年学长学姐指点我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