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会所说的93是做什么,恩平会93的含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1-05 16:32:16 来源:原创内容

恩平会所说的93是做什么

前几天和老家的亲戚通电话,聊着聊着,他突然提了一嘴:“最近‘做93’的好像又多了起来。” 我当时就愣了一下,93?这听起来像个代号,或者某种暗语。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跟我细细解释了这里面的门道。原来,这“93”在恩平,尤其是在恩平人的圈子里,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词汇。

那么,恩平会所说的93是做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指的就是一种民间互助式的集资行为,咱们老百姓习惯叫它“凑钱会”或者“做会”。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由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组成的临时储蓄和借贷小组。一个人做会头发起,邀请几十个人入会,每个人定期投入一笔钱,比如每个月一千块,然后把这笔汇集起来的“巨款”轮流交给一个急需用钱的会员使用。

比如说,张叁要盖房子,手头紧,他就可以在第一次聚会时,通过出标利息的方式,把这个月的总会款“标”走。其他人这次没标到,就继续存钱,等下次机会。这样一来,张叁解了燃眉之急,而其他会员呢,也相当于一种强制储蓄,还能赚点比银行高的利息。这其实就是恩平93最核心的运作模式了。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叫“93”呢?这个说法的来历有好几种。一种说法是,在早期的这类互助会里,约定俗成每人每期出100元,10个人一会,总共1000元,会首第一次使用。第二次开始,大家出99元,会首出101元,这样东拼西凑,平均下来每人就差不多是93块钱,名字就这么叫开了。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具体数字可能因时因地而异,但“93”这个代号就这么流传了下来,成了这类活动的代名词。

所以,当我们探讨恩平会93的含义是什么时,它的表层意思就是这个具体的民间金融活动。但往深了看,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在过去经济不那么宽裕的年代,银行借贷门槛高、手续繁,老百姓遇到婚丧嫁娶、建房看病这样的大事,去哪里筹钱呢?“做93”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它靠的不是冰冷的合同,而是熟人社会里的人情和信用。一个人的信誉好不好,看他能不能顺利“做到会”就知道了。

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很多家庭的资金压力,也体现了咱们中国人邻里相帮、互通有无的传统。我记得小时候,就常听大人说起谁家又“起会”了,谁这次“标了会”去娶媳妇了。那时候,这几乎是一种生活常态。

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做93”完全依赖于个人信用和道德约束,缺乏法律的有效保障。一旦中间有个别人坏了规矩,到期不交钱,或者会首卷款跑路,整个链条就会崩塌,引发一连串的经济纠纷和矛盾。这些年,因为“倒会”而反目成仇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对恩平93的含义是什么应该有了更深的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金融行为,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特定社会环境下催生出的产物。它背后连着的是浓浓的乡情,是彼此间的信任,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如今,随着金融服务的普及,这种形式的互助已经少了很多,但“93”这个词,却留在了很多恩平人的记忆里,成为了一段独特的历史注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