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大学城学生约茶,学子课余品茗相聚

发布时间:2025-11-03 17:07:20 来源:原创内容

敦煌的傍晚总是带着几分诗意,夕阳把鸣沙山染成蜜糖色,而大学城的生活才刚刚热闹起来。叁五成群的学生说笑着穿过栽满胡杨的小路,目的地明确——学校后门的茶馆。那儿有滚烫的叁炮台,也有冰镇的杏皮水,是课后放松的好去处。

推开那扇挂着蓝印花布的门帘,茶香混着烤馕的焦香便扑面而来。靠窗的卡座里,文学院的李冉正给宁夏来的学弟斟茶:“你尝尝,这桂圆和冰糖的甜味,刚好能压住春茶的涩。”瓷盖轻刮碗沿的声音清脆悦耳,像琵琶弦上跳动的音符。他们聊着昨天敦煌舞选修课的动作,也聊着莫高窟壁画里飞天的衣袖该怎么飘才更美。

茶香里的作业与梦想

隔壁桌的气氛就严肃多了。计算机系的几个男生围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爬满代码,手边的玫瑰花茶早已凉透。“这个算法还得优化,”戴黑框眼镜的队长揉着太阳穴,“就像泡茶,火候不到,味道就不对。”有人提议再加把劲儿,今晚一定要调试成功。这样的场景在这里太常见了——茶是背景,青春才是主旋律。

老板是个敦实的中年人,端着刚出炉的驴肉黄面路过,笑眯眯插了句话:“你们这些娃娃呀,用功归用功,茶凉了可就不好喝喽。”他说这间茶馆开了十五年,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学生,有的去了北上广,有的留在敦煌研究院。但不管走多远,他们总会记得在这个角落里,有过热茶,也有过热血。

墙角贴着泛黄的便利贴,上面是历届学生留下的字迹。“明年要去兰州读研啦!”“希望我们的创业项目能成功!”最旧的那张已经褪色,只隐约能认出“常回敦煌喝茶”几个字。这些或新或旧的纸条,拼凑出青春最真实的模样。

窗外渐渐淅淅沥沥下起雨,这是戈壁绿洲难得的甘霖。雨水顺着窗玻璃滑落,把屋外的灯笼晕染成朦胧的光团。李冉望着雨丝出神,想起去年也是在这样的雨天,她第一次跟着学长来这儿讨论社团活动。如今学长已经毕业,而她也成了带着学弟学妹喝茶的学姐。

雨声渐密,茶馆里却更暖和了。老板给每桌添了一碟新炒的葵花籽,计算机系的男生终于欢呼着合上了电脑。李冉的学弟正用手机拍着窗上的雨珠,说要发给家乡的父母看看——在宁夏的老家,很少见到这样缠绵的夜雨。

夜深了,学生们陆续起身结账。帘外雨停,清新的风带着沙土和青草的气息涌进来。明天还有早课,还有没写完的论文,还有排练到一半的舞蹈。但至少在这个夜晚,这方飘着茶香的小天地,已经给了每个人继续前行的温度。路灯把年轻的身影拉得很长,那些对于未来、对于远方的谈话,还轻轻飘在带着雨味的晚风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