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禹城站旁胡同200元一回
禹城火车站旁边那条小巷子,我每天下班都要经过。巷口总坐着几个穿着工装的中年人,他们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眼睛望着出站口的方向。
有回下雨,我躲进巷子屋檐下避雨,听见两个人在聊天。"这天真够呛,活不好等啊。"另一个人把烟头摁灭:"可不是嘛,两百块一趟的活儿,现在一天能接两单就不错了。"
生活的另一面
老陈是我在巷子里认识的摩托车司机。他四十来岁,皮肤黝黑,总穿着件褪色的蓝色外套。"在这等活十年啦。"他说着掏出皱巴巴的烟盒,"火车站扩建前我们都在广场上,现在只能挤在这小胡同里。"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习惯喽。"他吐着烟圈笑,"老主顾都认得这儿,禹城站旁胡同200元一回,价格公道,路线熟。"
正说着,有个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过来问价。"到李庄两百。"老陈站起身,利索地把行李绑在后座上。旅客犹豫了一下:"便宜点吧?"老陈摇摇头:"这价格多年没变啦,油费涨了多少次都没加价。"
看着摩托车消失在巷口,我突然理解了这条小巷子的意义。这里不只是一条普通的胡同,而是很多人养家糊口的依托。
傍晚时分,巷子里的摩托车灯一盏盏亮起来,像萤火虫在暮色中闪烁。老陈送完客人回来,拍拍后座:"今天跑了四趟,够本了。"
巷子深处有家小卖部,老板娘正在给司机们热饭。"他们都跟我弟弟差不多大。"她一边收拾一边说,"有时候看他们跑夜路危险,劝他们早点收工,可谁不是为了一家老小呢?"
雨停了,巷子里的积水映着路灯的光。老陈发动摩托车,准备再接最后一单。"明天见啊。"他朝我挥挥手,消失在夜色中。
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每天都在上演着为生活奔波的故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