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耍女娃,邓州戏女娃风情

发布时间:2025-11-03 09:48:14 来源:原创内容

要说咱们邓州的耍女娃啊,那可是老辈人传下来的热闹。每到农闲时节,村头锣鼓一响,男女老少就坐不住了,端着饭碗都要往场院里跑。

记得小时候看耍女娃,最盼的就是那个扮相俏皮的旦角出场。她手里捏着方巾,脚下踩着鼓点,眼睛滴溜溜这么一转,全场观众的笑声就跟着漾开了。那身段软得像柳枝似的,一个回眸能把人的魂儿勾了去。

耍的是技艺,传的是人情

你可别以为这只是在耍把式。我二爷说过,早年间村里闹矛盾,两家人半年不说话。后来在耍女娃的场子上,两家的娃儿分别扮了生角和旦角,唱着唱着竟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了。现在想想,这邓州耍女娃啊,耍的是技艺,传的是人情世故。

去年重阳节在七里河边看的那场,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有意思。那旦角踩着叁尺高的跷子,能在八仙桌上来回走叁趟。底下观众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她却还能腾出手来抛个媚眼。旁边的大娘边嗑瓜子边念叨:“这闺女,比电视里那些个明星强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也渐渐迷上这门老手艺了。我邻居家的小子,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放假回来居然跟着老师傅学起了耍女娃的基本功。他说这比打游戏带劲,每个动作都有讲究,光是走圆场就得练上小半年。

要说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冬天在张村镇看到的一幕。七十多岁的王奶奶坐在轮椅上,非要孙女推着她来看耍女娃。当熟悉的梆子声响起时,她枯瘦的手指竟然在扶手上轻轻打着拍子,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

如今这邓州戏女娃风情,不单是逢年过节的助兴节目,还成了咱们这儿的文化名片。去年有批外国游客来,看着看着就跟着扭了起来,虽然动作别扭,但那高兴劲儿是真的。带队翻译说,他们最喜欢那个转手绢的绝活,非要买条手绢回去学。

不过要说最地道的,还得数乡间草台班子的表演。没有华丽的戏服,没有精致的妆容,就凭着那股子热乎劲儿,能把整个村子唱得暖烘烘的。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时不时还要对个话,那场面,就跟一家人拉家常似的。

有时候我在想,这邓州耍女娃能传到现在,靠的可能不是多高的技艺,而是那种能把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劲儿。现在生活好了,娱乐方式多了,但这份扎根在泥土里的快乐,却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昨儿个路过文化馆,看见里面又在排练新的段子。年轻的演员们一边练功一边说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那场景让人看着就舒心。看来这邓州戏女娃风情,还能热热闹闹地传下去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