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平顶山火车站后街的小巷
平顶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像这座城市藏起来的后花园。每次从火车站出来,拖着行李箱穿过喧嚣的广场,我总会不自觉地朝那个方向望一眼。
说是小巷,其实更像两条平行世界。靠西边那条叫平顶山火车站后街的小巷,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走。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下雨天还会泛起幽幽的光。巷子两旁的墙壁斑斑驳驳,有老人在墙根下摆着棋盘,楚河汉界杀得正酣。
巷子里的烟火气
清晨五点半,第一笼包子揭开锅的时候,整条巷子就醒了。蒸腾的热气混着面香,把还在打盹的巷子彻底叫醒。“豆浆要甜的咸的?”老板娘系着褪色的围裙,手上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旁边修鞋的大爷也支起了摊子,收音机里豫剧唱得正热闹。
往深处走,你会闻到另一种味道——那是老式理发店飘来的洗发水香气。红色转椅还能用,老师傅拿着推子的手依然很稳。“剪了二十年咯。”他说话时眼睛眯成一条缝,镜子里的客人也从青丝剪到了白发。
要说最让我惦记的,还是那家做了叁代人的胡辣汤。灶台上的大锅从来不停火,汤底熬得浓稠适中。老板说,他爷爷当年就在这条平顶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支摊,那时候火车站的钟声还没现在这么响亮。
午后的慢时光
晌午过后,巷子会变得格外安静。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晒出好闻的味道。几只流浪猫在墙头打盹,偶尔抬眼看一看路过的人。这个时候,最适合找个阴凉处坐下,看巷口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慢慢拉长。
住在这条平顶山火车站后街的小巷的人家,大多都相识几十年了。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给邻居送一碗。傍晚时分,炒菜的香味从各家窗户飘出来,蒜薹炒肉、西红柿鸡蛋……光是闻着就觉得温暖。
巷尾有家旧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先生。店里堆满了泛黄的书,走进去能闻到纸张特有的味道。他说这条巷子见证了多少离别与重逢,那些在站台说不出口的话,最后都变成了书架上的故事。
夜深了,巷口的路灯准时亮起。昏黄的光照在青石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偶尔有晚归的火车轰隆驶过,但巷子里依然安静。二楼哪户人家的窗户还亮着,大概是在等夜班归来的家人。
站前广场上新修了候车厅,玻璃幕墙亮闪闪的。但我知道,只要转个弯,那条平顶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还在那里。它不着急,也不喧哗,就那么安安稳稳地待在火车站身后,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