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北安学子随时联系号码

发布时间:2025-11-02 17:17:48 来源:原创内容

最近在校园里,总能听见同学们讨论"北安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这个话题。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也挺纳闷的。现在大学生都这么忙了吗?连约个饭都要靠随叫随到的服务?

趁着在食堂排队打饭的工夫,我跟前面几个聊得正欢的学长搭话。其中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转过头来,笑着掏出手机:"你说的这个啊,其实就是咱们学校几个社团联合搞的互助平台。比如突然下雨没带伞,或者要去校门口取大件快递,在群里发个消息就行。"他翻出微信群给我看,嚯,足足有四百多人。

校园里的暖心时刻

上周叁晚上我就体验了一把。那天在图书馆赶论文到十点多,出来才发现下雨了。正当我对着雨幕发愁时,突然想起那个"北安学子随时联系号码"。试着拨通后不到十分钟,就有个撑着伞的男生从宿舍区跑过来。原来他是经管院大二的学生,就住在对面寝室楼。"这算什么,"他满不在乎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上周我电脑坏了,还是靠这个群找到计院的同学帮忙修好的。"

说来也巧,第二天去教学楼上课,正好遇到学生会的同学在张贴新的宣传海报。海报设计得挺有意思,最显眼的位置印着"北安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这几个大字。负责张贴的同学说,这个服务开通叁个月以来,已经处理了超过两千个求助。最常见的是帮忙取快递、临时占座,偶尔还有些特别的请求——比如上学期期末,有个同学崴了脚,每天都有不认识的同学轮流背他去上课。

现在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见有人穿着印有"随时联系"字样的文化衫。这些同学都是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他们手腕上还戴着统一的荧光手环,晚上特别显眼。有次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活动,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想了想说:"刚入学时我迷路了,就是靠着学长给的号码找到人接的。现在能帮到别人,感觉特别踏实。"

不过这个服务也遇到过些小麻烦。上个月就有同学反映,深更半夜接到恶作剧电话。后来学生会出了新规定,晚上十点后就只接紧急求助。还在每栋宿舍楼安排了值班同学,要是遇到特别着急的事,可以直接下楼找人。

记得有回在操场边,看见个新生蹲在路边发愁。他的自行车链子掉了,满手都是黑乎乎的机油。我正想上前帮忙,已经有系着荧光手环的同学提着工具箱跑过来。叁下五除二就把车链修好了,还递给新生一包湿巾。"这就是咱们学校的传统,"旁边的保安大叔乐呵呵地说,"我在这儿工作五年了,每年新生来老生走,但这个互相帮助的劲儿从来没变过。"

这两天天气转凉,我发现互助群里又多了新功能。有同学自发组织了"暖心快递小队",专门帮生病卧床的同学带饭买药。昨天路过行政楼,正好听到老师们在讨论要不要给这个志愿者团队申请专项经费。教思政课的王老师说得挺在理:"这种自发的互助行为,比什么说教都来得实在。"

现在我的手机里也存着那个号码,虽然很少拨打,但知道它一直在那儿,心里就特别踏实。就像书包里常备的创可贴,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有时候半夜从实验室回宿舍,看见路上那些戴着荧光手环的身影,都会觉得这个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