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附近100块叁个小时,嘉峪关周边百元叁小时
最近和朋友聊天,听说嘉峪关附近有个挺有意思的体验,说是花一百块钱就能玩足叁个钟头。刚开始我还纳闷,这年头景区一瓶水都要十来块,哪来这么实惠的事?
上周末特意起了个大早,坐六点半的公交从市区出发。司机师傅听说我要去关城东边那片,笑着用本地话说了句"你们这些年轻人就爱寻这些角落"。车子晃晃悠悠开了四十分钟,越走越安静,远处的祁连山在晨光里泛着青灰色。
意想不到的百年老村
下车后沿着土路走十来分钟,眼前突然出现个土坯房村落。青砖门楼虽然有些斑驳,但雕花的木檐还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村里王大爷正坐在磨盘旁抽旱烟,听说我们来找"一百块玩叁小时"的地方,乐呵呵地领我们往村后走。
原来这里藏着个明代屯兵后裔聚居的寨子,现在还有二十多户人家。王大爷从腰间掏出一大串钥匙,打开一处院落的铜锁:"这原是守关把总家的院子,现在谁来了都能坐坐。"青石砌的院墙爬满牵牛花,院中央有口至今能出水的老井。我们打水浇菜、学搓麻绳,看老人家演示怎么用传统工具磨面,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大半。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嘉峪关附近100块叁个小时的行程里,还包含了顿地道的农家饭。刚摘的沙葱炒鸡蛋,现烙的胡麻饼,配着小米粥,坐在百年老槐树下吃得特别香。
城墙下的意外收获
吃完饭沿着城墙根溜达,遇见几个写生的美院学生。他们带我们拐进条小巷,那里有位阿姨在教游客做"风雨雕"——用戈壁滩捡的石头拼成嘉峪关风景。她说这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守关将士闲暇时就这么消磨时间。
我试着拼了幅关城落日,阿姨边指导边说:"你们这些城里娃娃,花一百块钱在这待叁小时,带走的可不只是几张照片。"确实,当握着那块亲手打磨的石雕时,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触摸历史"。
回程前又去看了次长城第一墩。夕阳把土黄色的城墙染成金红,几个当地孩子正在玩"攻守城"的游戏。他们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城池,嘴里喊着祖辈传下的口令。那一刻忽然觉得,有些东西比雄伟的关城更经得起时间打磨。
晚上整理照片时发现,在这个嘉峪关周边百元叁小时的行程里,最珍贵的不是省了多少钱,而是遇见了活着的长城。它不只是在教科书上,更在井台的轱辘声里,在老人哼唱的戍边小调里,在孩子们沙地上的涂画里。这样的下午,确实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