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校园后巷茶饮时光
茶香飘过后街青砖墙
霍尔果斯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那条窄窄的巷子夹在两排老教学楼中间,青砖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要是赶上下课时间,还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女生捧着书本从窗前经过。
我常去的那家茶馆开在转角处,木门上的铜铃都锈出绿痕了。老板娘总系着靛蓝围裙,她记得每个熟客的偏好——中文系的林姑娘要茉莉香片,美术系的小周必点正山小种。有回我好奇问她怎么记住的,她擦着茶杯笑:“看茶渍啊,茉莉茶的杯子留白痕,红茶的挂金边。”这话听着像诗,后来我才琢磨过来,她是在说不同茶叶在杯壁留下的茶垢颜色不同。
最妙的要数雨天。雨珠子顺着瓦檐串成线,落在青石板上溅起水花。这时候躲在茶馆里,看热气从杯口袅袅升起,整个人都松快了。老板娘的收音机吱呀放着老歌,偶尔混着隔壁琴房飘来的练习曲。坐在我对面写生的美院学生突然说:“你看这雨像不像茶漏滤水?”我望着窗外发愣,觉得这比喻真绝。
上周叁遇到件趣事。几个大四女生围坐在榆木桌旁,茶壶咕嘟咕嘟响着。穿格纹毛衣的姑娘突然拍桌子:“论文查重率又超标了!”另外两个立刻掏出电脑,叁颗脑袋凑在屏幕前改稿子。老板娘默默给她们续了壶凤凰单丛,说是能提神。等到黄昏时分,欢呼声差点震响铜铃——查重率终于合格了。后来她们常开玩笑,说这壶茶是“毕业助攻神器”。
其实在校园后巷茶饮时光里,这样的故事多着呢。斜对面包子铺的老板偶尔会端来刚出笼的烧卖,换走我们这桌的茶点尝鲜;留着波波头的茶艺师总在午后练习长嘴壶冲泡,水柱划出的弧线能精准落进叁步外的杯子里。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就像茶水里舒展的叶片,慢慢泡出生活的滋味。
黄昏降临前总有个特别时刻——夕阳恰好斜穿过百叶窗,在茶汤表面投下斑驳的光纹。这时候茶馆里最安静,只能听见烧水壶的呜咽和翻书页的沙沙声。昨天有个女生盯着杯里的光斑忽然说:“感觉像把夕阳喝进去了。”她同伴笑了半天,说这是喝醉茶了。但我知道,在这条后街喝茶的时光里,确实藏着某种让人微醺的魔法。
铜铃又响了,抱着素描本的新客人推门进来。老板娘照例问:“今天喝点什么?”我看着菜单上晕染开的墨字,忽然觉得选择喝什么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方寸天地间,时光慢得能看清茶叶如何舒展,心事如何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