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品茶自带工作室,万源茶馆私人工作室品茗
前两天路过城南,偶然看见“万源品茶自带工作室”的招牌,心里还挺好奇的。这年头茶馆不少,但能自带茶叶的工作室倒是不多见。正好包里装着朋友送的明前龙井,便推门进去看了看。
工作室藏在写字楼的十五层,装修得素雅别致。原木茶桌上摆着全套茶具,墙上挂着水墨茶画,和临街茶馆的热闹完全不同。店主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说话轻声细语的:“我们这儿啊,就是给茶友们留个安静地方。您带好茶,我们备好水,慢慢泡着喝。”
茶香里的慢时光
热水冲进玻璃杯,龙井的嫩芽缓缓舒展。店主在旁边不紧不慢地说:“现在人喝茶都太急了。其实啊,万源茶馆私人工作室品茗,讲究的就是这个慢字。”他指了指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在这儿,时间好像是另一套算法。”
正聊着,来了位常客。他从随身的小铁罐里取出普洱,手法熟练地温壶、洗茶、冲泡。茶汤在瓷杯里泛着琥珀色光泽,他说这片老茶存了十年,就等着找到合适的地方慢慢品。
我发现这种自带模式挺有意思——既能保证茶叶品质,又省去了挑选的麻烦。店主笑道:“有的客人甚至专门为了某款茶约朋友过来,像小型茶会似的。”
茶室里的那点人情味
第叁次去的时候,碰见位满头银发的奶奶。她用搪瓷杯泡着茉莉花茶,说是女儿从福州寄来的。“家里就我一个人,在这儿喝茶还能有人说说话。”她慢慢搅着茶杯,花瓣在水中打转。
店主悄悄告诉我,奶奶每周都来,就坐在靠窗那个位置。有时候带着毛线边织边喝,有时候就望着窗外发呆。这间万源品茶自带工作室,不知不觉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
我突然明白,大家来这里不光是喝茶。更像是找到了一个能安放自己的角落——卸下社会身份,暂时逃离快节奏的生活,就做回最简单的爱茶人。
窗外天色渐暗,茶壶嘴冒着丝丝白气。杯里的茶已经续了叁泡,味道淡了,但喉间的回甘还在。店主正在教新来的客人辨认岩茶的火功,那认真的模样,让人想起古时候带徒弟的老茶人。
离开时又看到那块招牌。现在总算懂了,“万源品茶自带工作室”不只是在卖空间,更像是在城市钢筋森林里,悄悄守护着对于茶的那点老传统。下次,我要带那罐存放多年的铁观音再来坐坐。